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的街头巷尾,活跃着一群特殊的“城市摆渡人”——他们是穿梭在楼宇间的外卖骑手,是奔波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是连接城市角落的网约车司机,也是屏幕前展现城市魅力的网络主播。曾几何时,他们在日夜兼程的奔波途中,找不到一处能安心歇脚、稍作休整的地方。如今,平南县以党建为笔,以关爱为墨,精心绘制出一幅暖“新”画卷,为广大新就业群体筑起了坚实而温馨的“幸福港湾”。
构建“1+7+3”红色服务体系
“这处驿站不仅解决了我们吃饭、充电的实际困难,墙上‘党员先锋岗’的标识更让人感受到组织的温度。”午间时分,外卖骑手张伟在龚州暖“新”驿站一边翻阅书籍,一边分享着他的感受。作为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打造的红色阵地,全县14个暖“新”驿站均设有阅读区,配备党章党规、政策理论书籍,让新就业群体党员在休息时也能进行学习。
平南县以组织建设破题,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创新实施暖“新”工程。今年以来,创新构建“1+7+3”红色服务体系:由县委“两新”工委统筹,整合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资源,联动3家爱心企业资源,按照“八个一”标准打造服务矩阵。一个个按照“八个一”标准配置的暖“新”驿站,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生长。驿站里的休息区、交流区、充电点、阅读角,让新就业群体真正实现了累有所歇、渴有所饮、困有所依、学有所获,把“歇脚难、饮水难、充电难”的难题化作了组织的温暖关怀。
“党建+双安”筑牢民生防线
在物流园区、商业综合体等新业态聚集区,暖“新”驿站不仅是歇脚点,更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而外卖骑手们,还多了一重“食品安全监督员”的身份。外卖骑手陈健在一次取餐时,敏锐地发现某商家后厨卫生条件不达标,食材随意堆放,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通过驿站“党员直通车”渠道直接连线市场监管部门智慧监管平台。很快,相关部门就对该商家进行了检查,并要求整改。“现在送外卖的时候,多留个心眼就能守护大家的‘舌尖安全’,这份新工作很有意义!”陈健说起新身份时,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神情。像陈健这样的“食品安全监督员”,平南县已聘用数十名,他们凭借工作之便,成为守护食品安全的“流动哨”。这种“党建+治理”模式,已推动解决环境卫生、设施维护等民生问题240余件,办结率达92%。
“这堂交通安全课是组织给我们的‘安全铠甲’。”在平南县交警大队党支部组织的交通安全专题培训会上,党员骑手邓国欣带头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针对送货送餐过程中常见的超速、超载、闯灯、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交警们通过播放震撼人心的交通事故警示片、现场细致讲解交通法规、模拟危险驾驶场景等多种方式,教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如何安全驾驶。“以前总觉得赶时间,偶尔会违反交通规则,现在才知道危险就在身边。”参加完培训的美团骑手徐林心有余悸地说,“以后一定遵守交规,安全第一。”从去年10月至今,平南县涉及配送骑手的交通违法事件下降了41%。
线上线下送去精准关爱
面对新就业群体劳动关系复杂的情况,平南县将党组织关怀注入“数字经脉”,以“党建+智慧服务”破解新就业群体维权难题。通过整合人社、司法等部门职能搭建网络平台,在21个基层司法所安装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提供AI智能法律咨询、一站式业务办理等服务。在平南普法微信公众号公开公证事项清单,让服务触手可及。美团骑手王师傅通过终端机,10分钟就了解到工伤保险参保流程,“清单里写清了所需材料,再也不用为参保手续发愁了!”目前该自助终端机已归集11个部门共87项服务事项,让党的关怀通过数字纽带精准抵达劳动者掌心。
平南县将党组织温暖融入城市“毛细血管”,以“党建+暖心服务”构建全天候关爱网络。入夏后,“清凉补给站”遍布平南的大街小巷,装有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用品的暖“新”包日均发放量增加85%以上。工会为新就业群体子女开设暑期托管班,网约车司机陈师傅对此深有感触,“孩子有人照看,我们接单更安心了。”通过“诉求直通车”机制收集的158条意见建议中,93%已得到妥善解决,每一个诉求的回应,都是一份温暖的传递。
平南县将暖“新”工程深度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党组织搭台、党员示范、新就业群体齐唱,让新就业群体主动化身“城市响应人”,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这些“红色力量”正与城市共成长,暖“新”工程已成为平南县传递城市温度、凝聚发展合力的亮丽名片。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