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生动力 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乔淑承

河北省唐山市积极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基层治理、预防犯罪、“一老一小”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打造了“育、研、用”体系,着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育力度

队伍建设有支撑,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工作保障。强化协同联动,构建多部门会商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题座谈会,压实17个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责任,共同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联合市委组织部,推动将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纳入“凤凰英才”政策,落实相应奖补体系。

考前培训全覆盖,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持证人数。依托唐山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和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连续7年开展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公益培训,线上线下提供课程120余种,切实提高了考试通过率。2024年,唐山市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增长35.6%,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进一步壮大。今年已组织2968名考生参加考前培训。

继续教育常态化,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实务能力。不断完善分级培育和分类培训体系,对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社会服务工作机构和基层组织中的社会工作服务从业人员,开展系统性的专业培训,累计培训6.4万人次,切实增强其专业素质。聚焦“专业社工赋能”成长计划,搭建唐山市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线上平台,今年1838名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报名,实现了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

突出研用融合

实现社会工作服务创新发展

不断增强社会工作服务知悉度,做好人才储备。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主题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六进”活动。相继走进全市11所高校,提升社会工作服务在广大高校学生中的了解度,打造大学生实训基地,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提供储备人才。

不断增强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研究,强化智力支持。与高校达成意向,在理论研究、资政建言、人才培养、业务培训等方面深化地校合作,为唐山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推动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和提升路径研究”纳入2025年度唐山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不断增强社会工作服务与志愿服务融合深度,延伸工作手臂。依托志愿服务积分回馈平台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引导广大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志愿者、爱心人士、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入驻,实现资源整合,“五社联动”在基层实践中生根发芽。以培育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补充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力量,常态化开展“老帮老”“爱心爸妈”“共享爷爷奶奶”“敬老食堂”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精准服务互为补充,形成“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带动各方”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加大岗位开发

畅通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使用渠道

坚持党建引领,加大机构孵化培育。推动党建工作与社会工作服务融合共建,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发展的综合优势,扎实打造“尚美梁屯·庄安万家”等多个“党建+社会工作服务”品牌,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牵引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5个,平均每个县(市、区)有3家以上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民政、检察院、工会、共青团等部门和群团组织立足本职开展项目培育,通过机构孵化和项目培育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扩宽就业渠道,强化薪酬激励措施。在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婚姻家庭、残障康复、犯罪预防、社区矫正等领域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困难群体帮扶、居民社区参与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指导、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离异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制定《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明确激励政策,对持证社区工作者给予相应补贴。

坚持部门搭台,创新项目资源对接。启动“金牌行动”,收集整理全市76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服务群众的“金牌”项目百余个,形成信息资源库。召开社会工作服务公益对接会,搭建职能部门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面对面”平台,实现项目推介、供需了解、交流学习。通过链接政府、社会、市场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资源,以实践项目激发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内生动力,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造血能力”,向市场要发展,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