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激活力 “后进村”变“示范村”

九年前,这个村还戴着三顶“愁帽子”——班子散、集体穷、环境差;九年后,这里挂上了三块“金招牌”——党建强、产业旺、生态美。从全市挂号的“后进村”到市“百村引领 千村示范”示范村,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五台乡狼洞村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蜕变。

“谁能想到几年前我们村都还是泥土路呢!”村民马德林指着平坦整洁的柏油路说,“现在城里亲戚来做客,看到路平景美,都说我们这儿像景区,我们听了真高兴。村庄的变化多亏了村里的党员带头干,党组织领着闯!”村民们如此感慨,是因为多年前的狼洞村还是一个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容村貌落后、村民的幸福感无从谈起的“后进村”。

组织建设聚人气

2016年,村“两委”换届,“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7岁,储备后备力量7人,平均年龄31岁。从此,狼洞村开启了“变身”之旅。村党总支书记刘玉宝带领村“两委”成员着力加强党组织建设,不断激发党员干事热情,提高凝聚力。落实“四议两公开”,健全完善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等制度,实现了民主决策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狠抓“三个先做到”,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必须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干部必须先做到;要求干部做到的,书记必须先做到”。强调走访群众常态化,村干部定期入户走访,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党建引领共致富

狼洞村土地资源丰富,年种植玉米面积达1200公顷。党员带头学习玉米种植应用新技术和新模式,从春种、夏管到秋收,全流程机械化,助力玉米增产、村民增收。2023年以来,全村玉米每公顷产量达2.4万斤以上,平均收益每公顷2万元左右。此外,引入吉昌牧业有限公司、吉林省华伟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让村民实现就近就业。202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跃升至45万余元。

“我以前在外面打工,2016年,我回村后在村里党员的带头示范下,走上了机械化种植这条路。2017年,成立了宇菲农机专业种植合作社,先后购买了8台(套)农机设备。”50岁的村民葛传宇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承包了30多公顷土地种植玉米。该合作社不仅服务本村村民,也服务周边乡镇村屯,还对有困难的农户给予照顾,让更多村民享受机械化带来的便利。

村民陈加瑞因身体原因干不了重活,刘玉宝鼓励他发展肉牛养殖。在养牛的过程中,陈加瑞学会了用牛粪做燃料,用专业机械把牛粪压成蜂窝煤形状再晒干,供自家使用的同时,还出售给周边村民,增加了收入。陈加瑞说:“一个小时大约能做100多块,我每天能做600多块。”

如今,狼洞村肉牛存栏量已达200多头,运用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启了生态肉牛养殖之路。

弘扬正气树新风

2016年至今,狼洞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修建水泥路和柏油路,现已完成水泥路户户通,柏油路覆盖4个村民小组。路灯、供水管道、文体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已实现全村集中供水;投入人力物力清理公共空间,加大绿化美化和保护环境卫生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目前,全村绿化率达到100%,村民满意度持续攀升。

“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像个小花园。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干,我们也都自觉爱护环境,管好自家门前的树木和花卉,现在人人都羡慕我们狼洞村!”

环境好了,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跟上。狼洞村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结合村情民意,持续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成立理论宣讲、文明乡风、环境卫生等6个志愿者服务队,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及文体健身广场等文化宣传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村民们还自发成立广场舞、秧歌队等健身队伍,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起来。

“政策党员先学、项目党员先试、风险党员先担”——“三先”工作法成为狼洞村蜕变的“红色密码”,“净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富起来、乐起来”的目标逐一达成。狼洞村多次被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村镇”,2024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吉林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被德惠市选定为“百村引领 千村示范”示范村,2024年9月成功承办了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秋季“村晚”演出活动。

(刘洋)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