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辽宁省丹东市推行新兴领域党建项目备案管理,从压紧压实县级“两新”工委书记和省级以上园区企业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责任链条入手,坚持项目思维、目标导向、清单管理、节点推进,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育典型、破难题、创品牌,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提升。
突出靶向定位
因地制宜“定题立项”
“项目选题更应该突出全局性,不能只解决一个企业、一个社会组织的一个问题,要能够解决一类问题,推动整体工作。”丹东市坚持靠前服务、靠前指导,在全市新兴领域“书记项目”揭榜领题研判会上,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业务科室工作人员和项目责任人同题共答、逐一分析。
丹东市围绕实施“质量提升年”行动,确定全市新兴领域“1251”工作思路,即坚持1条主线、创建2个党建品牌、抓实5项重点工作、打造1个省级试点,着力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划定“书记项目”的“选题范围”,围绕凝聚服务新就业群体、新兴领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园区党建提质增效等中心任务,推动县级“两新”工委和省级以上园区企业党委立足区域实际,摸清党建工作底数,深入开展调研,针对操作性不强、聚焦度不够的项目逐一研判并重新申报,在广泛征求意见和“点对点”研判的基础上,确定“暖新护航 共治同行”、打造“五方联动”矩阵体系助力园区党建聚链赋能等8个覆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重点难点课题的党建项目。
确定阶段目标
跟踪问效“严管项目”
“一名书记、一个项目、一份清单”,丹东市聚焦立项依据、进度安排、推进措施、预期效果等方面,建立《“两新”工委书记抓新兴领域党建项目备案表》,压实县级“两新”工委书记和省级以上园区企业党委书记抓新兴领域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明确“任务书”和“规划图”,科学制定项目推进措施,严格把握序时目标。
走进振兴区七经街友好商圈服务驿站,入党流程指引、流动党员联络点等标识映入眼帘,这是通过“书记项目”——“驿路同行·红暖先锋”建设的新就业群体活动阵地。七经街商圈作为城市商业核心区域,商户密集、业态多元,是新就业群体聚集地,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解决快递员、网约配送员休息难、集中活动难等问题,联合振兴区委社会工作部共同商议解决办法,创新推出“四新四链工作法”,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丹东市通过“动态调整+闭环管理”的方式,采取过程跟踪督导、项目进度跟进、实地调研查验等措施,梳理党建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堵点,及时做好项目措施和项目内容的调整,并采取月调度、季总结、年验收的督导机制,对项目质量、进度、成效等做好常态化跟踪指导,确保党建项目按照计划落实落地、取得实效。
坚持结果导向
巩固提升“试点推广”
丹东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两新”工委坚持把党建项目长效性、影响力、辐射度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按照“破难题、建机制、重实效”的原则,重点从项目是否聚焦年度目标、是否契合党建工作基础、是否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具有推广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力争优中选优培育党建项目。
“让货运司机化身‘文旅推介官’,发挥走南闯北的优势,向外地推荐丹东美食美景,把‘车轮上的党建’做实做细。”振安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杨功坤以“红色引擎领航货运行业新征程”为项目立题,推动打造富有振安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
“我们探索建立‘发现—收集—交办—处理—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让新就业群体反映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东港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祝冶平在推进新兴领域“书记项目”过程中颇有感触地说。
丹东市以“书记项目”为抓手,推动县级“两新”工委和省级以上园区企业党委先后制定《商圈党建“五联工作法”》《元宝区新就业群体关爱与志愿服务融合试点运行方案》等制度性方案,并将优质项目纳入全市“新兴领域党建项目库”,确保“一个地区一个品牌、一个园区一个特色”,持续激发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活力。
(本报通讯员 胡光)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