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陕西省委社会工作部贯彻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社会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加强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全面领导,确定37个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推动各类资源下沉,着力提升志愿服务标准化、品牌化、项目化、专业化水平。
坚持党建引领,为融合试点持续注入新动能。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以及社会组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为试点工作注入新动能。汉中市打造“天汉凡星”党建品牌,开展助老扶幼、文化传承等服务200余场。商洛市落实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通过“党建+孵化”模式,实现新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街道持续深化新城区委“一核五化”基层治理体系,以咸东小哥“1+5+N”基层治理模式为统领,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推动“党建+专业社工+志愿者”联动融合。杨陵区李台街道阳光社区老年人口占比超30%,社区聚焦人口老龄化,通过“党建领航、社工赋能、志愿扎根”模式,打造可持续的“党旗领航·情暖银龄”品牌。西安市未央区徐家湾街道凤凰城社区突出党建引领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建成3所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并采取“线上预约+线下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家政维修、健康咨询等多样化服务,居民满意度达95%以上。榆林市榆阳区新明楼街道三官会社区组建驼城小爱志愿服务总队,以“社区党总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队”三方联动推进“驼城小爱”项目。宝鸡市金台区东风路街道陈仓园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志愿服务”模式,解决社区停车难、环境差等问题,得到居民广泛认可。
推动各类资源下沉,为社区试点精准赋能。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社区反映的活动经费不足等问题。组织赋能。省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发改委、财政厅等6部门印发《创新“五社联动”机制,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社区志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激励保障机制。专业人才赋能。征集各行各业的志愿服务专家建立陕西省志愿服务专家库,从理论研究、实务指导、项目策划、督导评估等方面为试点工作提供支持,陕西省志愿服务联合会、陕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志愿服务枢纽组织建立协会志愿服务专家智库,集合专家之力,精准指导各地开展试点工作。西安市莲湖区西关街道第一中心社区与多家社会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专家库、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师资库、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智囊团,为开展试点提供人才保证。设立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社科研究课题,为试点工作提供理论指导。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全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推动社区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建设。培训赋能。今年3月初,省委社会工作部举办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能力建设培训班,线上线下相结合,全省线上听课人数超60万,承担试点任务的各县(市、区)、街道举办培训会、座谈会、资源对接会、项目督导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为试点工作开展提供具体指导。各社区依托辖区老年大学、青年夜校等资源做好专业社工和志愿者赋能培训。项目和资金赋能。积极整合各类资源,配套34万元试点补助资金,支持试点社区开展培训、实施项目。筹措资金300万元,实施“志愿三秦”品牌培育计划,在全省部署80个“志愿三秦”省级志愿服务示范项目,三分之一以上的项目专门为试点社区“量身打造”。团省委发布青年志愿服务十大项目,省妇联投入100万元开展“秦女子”公益创投项目,为试点社区实施项目进行精准赋能。筹措资金140万元,配套实施“三区”计划项目,为试点县(区)、社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实施“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示范项目。
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试点,是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探索,下一步,陕西省将进一步深化“党建+专业社工+志愿者”融合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专业、更精准、更贴心的志愿服务,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为陕西省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