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紧扣“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定位,明确了“小区、楼宇商圈、社区、城区”友好城区建设由点及面的建设思路,全方位提升新就业群体在清江浦工作、生活的友好体验,聚力为新就业群体构筑友好家园。
精准助力,持续提升友好体验
清江浦区以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社会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为目标,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社会工作部门牵头抓总、行业党委各负其责、街道社区跟进落实的工作体系,推动全区网约配送加盟企业、网约车合作企业、快递加盟企业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探索传化公路港道路货运党委“12345”党建工作法,深入开展“红色平台”主题党建活动,提升组织凝聚力和新就业群体党员归属感。
搭建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党建凝新‘1+N’”沟通协商机制,依托友好服务和网格联动,让暖“新”举措更加精准有效。同时,公开选聘16名政治素质高的社区工作者担任商圈(楼宇)党建专员,常态化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爱心托幼等服务。
针对新就业群体关注的“门难进、路难找、上楼难”等问题,清江浦区分批打造友好社区、商圈、楼宇等友好场景,设置骑手专属停车区、小区平面示意图等,畅通新就业群体配送过程的“最后一百米”。
优化服务,打造关爱服务矩阵
下午两点,在万达广场金街,外卖骑手林具余送完餐,来到爱“新”助餐清江浦小吃商铺,点了一份一荤一素套餐。“打完折一共是12元,祝您用餐愉快!”餐后,林具余又来到位于金街E口的“万有引力·温馨驿站”略作休息。驿站里充电设施、桌椅、冰箱、饮用水、应急用品等一应俱全。
清江浦区建成141个“温馨驿站”,其中单独设立的综合性驿站8家,提供24小时服务,打造7家小哥优惠食堂,发动93家暖“新”商户参与其中。为切实了解新就业群体需求,区委社会工作部党员干部分组到基层服务站点、工作站点,采取体验式、解剖式等方式对新就业群体开展调研,收集站点服务、权益保障、个人成长等方面建议诉求。积极对接相关公司为骑手提供换租电池服务,建立挂钩联系机制帮助网络直播企业招引人才、申报项目补助等。同时,定期更新《清江浦区党建凝“新”惠“新”服务政策一本通》,宣传关爱服务措施。
除此之外,清江浦区还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提升职业技能。“如何共同营造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双向友好的善治环境,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去年,积极督促镇街党(工)委、平台企业党委、商圈党委为近百人申报省总工会求学圆梦补助金和区红“新”助学金等补贴,“我们希望,能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共筑善治,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上午10点,结束早餐高峰配送后,万达站点外卖骑手徐亚伟带上血压仪、爱心医疗包等“装备”,来到万达一期小区住户桑奶奶家中,为桑奶奶测量血压、血糖,并帮老人按摩手部和腿部关节。
徐亚伟是一名党员。2022年,他和万达站点的同事一起加入“万有引力”红旗先锋队,工作之余积极参加驿站清洁、交通疏导、安全隐患排查、餐饮商户巡查等志愿服务。在先锋队开展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后,徐亚伟主动认领并与辖区两位高龄独居老人结对,力所能及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今年3月,清江浦区全面开展“银龄速递”爱心结对活动,目前已有1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生活困难老人结对。
清江浦区先后成立“万有引力”红旗先锋队、“新蜂志愿队”等新就业群体党员志愿服务队,公开选聘“小哥”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通过“问题发现随手拍”“隐患排查随即报”等方式及时反馈各类问题隐患点,累计协助解决路面破损、飞线充电、垃圾无序堆放、食品安全隐患等6类治理问题200余次。同时,建立“发现问题、快速处置、结果反馈、积分兑换”闭环管理机制,制定积分兑换清单,形成“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的良性循环。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