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宝清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辖7个镇3个乡,145个建制村。近年来,宝清县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紧抓村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致力于培育一批好班子和好支书,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宝清县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模式,从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监督管理、激励保障上精准发力,切实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热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
从优从严“选”
严格人选标准。坚决把好村党组织书记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及其他“两委”成员资格条件县级部门联审制度,严防“带病上岗”。
拓宽来源渠道。针对部分村一“将”难求问题,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采取选派县乡机关干部、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跨村任职等方式,补齐配强村党组织书记。2024年以来,已选派6名优秀机关干部,4名在外优秀人才返乡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储备后备力量。将退役军人、返乡人员、致富能手等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重要力量来源,通过邀请外埠人才家乡行、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等方式,及时将有本领、有意愿参与乡村建设的优秀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精准科学“育”
教育培训增本领。通过县级重点培训、乡镇兜底培训,每年全覆盖轮训村干部。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内容,为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专题教学;组织21名村党组织书记到浙江省先进示范村跟班学习,采取现场观摩、互动问答、交流研讨等方式,开拓视野、提升能力。
搭建平台促提升。鼓励村党组织书记、村干部、后备干部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提升学历。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开设班次,采取学费减免、激励奖补等措施,累计支持29名村干部提升学历。
导师帮带助成长。按照以强带弱、以老带新的方式,由乡镇班子成员、在职村干部结对帮扶新任职村党组织书记和后备干部,“一人一策”答疑解惑、传授经验,全面增强村干部服务群众能力和本领。
综合施策“管”
压实监督责任。聚焦抓乡促村职责任务,落实乡镇党委主体责任,把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党建工作成效绩效考核内容,细化村党组织书记岗位责任,健全完善监督考核体系。
抓实管理举措。健全村党组织书记档案管理、坐班值班、容错纠错等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小微权力管理,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机制,把村党组织纳入县委巡察工作规划,分年度分批次开展全覆盖巡察。
落实履职考核。完善村党组织履职考评机制,明确村党组织6个方面20项具体职责,每季度对中心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比晾晒”,对履职情况较好的予以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对履职情况较差的要求限期整改,倒逼村党组织书记知责、履职、尽责。
激励保障“用”
以事业留人。引导村党组织书记把乡村振兴作为一项事业,以项目、资金等支持村党组织书记带头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以待遇留人。拿出真金白银投向基层,每年列支1400余万元用于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及落实专项奖励、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健康体检等待遇保障,出台村级年度考核专属奖励、高素质干部队伍专项奖励等激励举措,实现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离任有所养。
以环境留人。开展“头雁工程”评选,每年评选10名左右“头雁”村党组织书记,每人奖励4800元并逐年增长,累计培育“头雁”党组织38个、村党组织书记42名。畅通成长通道,在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中择优聘用至事业岗位、提高在岗和离任补贴,让村党组织书记的干劲更足,归属感和获得感更强。
启示
宝清县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聚焦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探索实施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以最快的落实速度、最实的工作举措、最大的财政投入形成符合县情实际的具体实践,为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是夯实战斗堡垒,严管厚爱村党组织带头人是保障。宝清县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既解决了村党组织书记的后顾之忧,又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鲜明导向,增强了村党组织书记想事干事的自觉性。2024年以来,累计表彰村党组织和个人30余个,向上级推荐“担当作为村党组织书记”2人,切实带动村党组织书记向先进看齐、与优秀对标。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强化村党组织书记责任落实,带动班子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工作能力,从而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择优选配村党组织带头人是基础。宝清县通过坚持选任标准、拓宽选任渠道,推动30余名懂发展、善经营的人才加入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万金山乡红光村鲜食玉米、夹信子镇林泉村寒地玫瑰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地,有效解决了过去村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富能力弱的问题,补齐了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的短板。实践证明,只有真正选出想干成事、能干成事的村级带头人,全心全意带领党员群众致富,才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兴村富民。
三是推动村级事业发展,培优育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是支撑。宝清县通过优化教育培训方式、推行“导师帮带制”等措施,精准培育村党组织书记,使得其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有力推动了村级各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局面。实践证明,对于村级带头人队伍的培养建设,只有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突破,才能持续增强干部干事本领,带领村党组织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委组织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