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微共治”小切口撬动大效能

——河北省石家庄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凝聚服务群众,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确保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河北省石家庄市立足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强党建引领,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积极探索“五微共治”治理模式,有效加强工作合力、提升居民满意度。

居民楼管道堵塞,社区党组织牵头召开居民议事会商议解决,两天就疏通了堵点;网约配送员拍了一张楼道杂物照片传到微信群,第二天小区党支部便组织清理;孩子放假没人看管,社区党组织联合辖区院校办起托管班,并开设丰富的文体课程……这些变化,都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的成果。

石家庄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创新构建“微平台”“微力量”“微服务”“微机制”“微空间”的“五微共治”工作模式,以“小切口”提升治理效能,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搭建“微平台”,构建共治枢纽

“以前办理低保审核,要拿着材料在社区、街道来回跑。现在通过社区‘微平台’,可以用手机上传材料、在线咨询政策,审核进度可以实时查看,很方便。”裕华区方村镇第二社区居民王女士感慨道。

王女士所说的“微平台”,是第二社区党委统筹开发的智慧社区微信公众号平台。社区党委将党建活动融入平台建设,整合政务服务、民意反馈、党员志愿服务等功能,创新推出“助餐、助医、助洁、助急、助乐”等暖心服务,实现“支部建在平台上、服务落在细节中”。

从小处着眼,从末端发力,在细微之处见真功。石家庄市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治理体系,线上通过数字化手段畅通民意通道,线下通过网格延伸组织触角,实现民需及时感知、资源高效整合、问题闭环解决。

各社区党组织强化“互联网+党建”思维,依托微信群、公众号、小程序等数字化载体,打造“指尖上的党支部”。桥西区留营街道秀桥街社区党委搭建云端新媒体“秀桥e+”平台,开设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社区直播间,链接40余个社会公益慈善资源,构建起“党组织—社会—群众”三维互动桥梁。新华区新华路街道清真寺街社区党委创新推出“石榴花开同心码”,扫码即可向网格党支部反映问题,企业、居民“扫一扫”提交诉求,形成“群众点单、党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机制,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通过线上打造平台提效增能的同时,石家庄市深耕细作线下阵地,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楼栋党小组长、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开展敲门行动。桥西区红旗街道红河社区党总支构建“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建立9个网格微信群,由网格党支部书记牵头建立“居民反映—网格员收集—党支部协调—问题解决—结果反馈—定期回访”的闭环管理机制,把党组织的统筹效能贯穿问题解决全流程。无极县无极镇花园路社区党委依托辖区资源,打造“同心花园”党建品牌,引导律师、会计师、营销策划师等专业领域的党员发挥特长,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协商、法律咨询等,为社区治理注入专业力量。

盘活“微空间”,拓展服务阵地

走进长安区长丰街道北翟营社区,昔日堆满杂物的废弃车棚已变身“党群服务驿站”,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在这里为双职工家庭子女辅导作业。驿站里的便民工具箱旁,几位居民在党员楼栋长的带领下修缮公共桌椅……这是石家庄市坚持党建引领资源整合,打造“微空间”的一个缩影。

石家庄市利用百姓身边闲置空间或现有场地,通过共享空间改造、闲置设施功能升级、文化景观治理融合等举措,推动基层治理阵地从“单一化”向“多功能”迭代。

“我们注重优化‘微空间’布局,挖掘老旧小区门卫室、废弃的车库、锅炉房等闲置的小微空间进行‘复合’利用,将其改造成服务场所,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桥西区维明街道自强路社区党委书记杨杰介绍,自强路社区辖区多为老旧小区,可利用的公共空间较少,社区便利用现有的党群服务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活动场所,“一室多用”设立“贴心驿站”,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服务,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

与自强路社区类似,新华区红星社区充分挖掘现有空间复合功能。社区党委联合辖区企业党组织,以“自建+联建”“场地共用、资源共享”方式,打造“党员活动室、居民阅览室、妈妈课堂、暖心驿站”等多功能场所,既解决活动场地不足难题,又密切了党群关系,社区文明氛围持续向好。藁城区廉州镇昌盛社区党委将闲置多年的空间改造为“银龄颐养之家”和“幼苗成长之家”,设置党员志愿服务岗,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健康监测等服务,为儿童开设成长课堂,实现“一老一小”服务全覆盖。

今年以来,石家庄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各社区党组织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目标,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深入走访,收集民意后精心规划人居环境改善方案,在社区公共空间嵌入小而精的特色功能区域,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为确保规划落地,井陉矿区贾庄镇西岗头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建党员先锋队,联合志愿者与居民代表成立工作小组。“微空间”打造过程中,党员冲锋在前,主动协调场地、把控施工质量,在设计主题文化墙时融入党建文化与美德元素。“藤蔓一条街”和“三治融合园”建设过程中,通过党建联席会整合资源,党员带领居民养护街道,开展党日活动、议事会,引导居民参与治理,彰显党建引领社区发展的强劲动能。如今,社区旧貌换新颜,街巷空地变身集休闲、文化、议事于一体的公共活动空间,社区环境大大改观。

创新“微机制”,破解治理难题

“一个电话,党员志愿者就上门了,陪我聊天、帮我买菜,比亲儿女还贴心!”桥西区苑东街道3502厂社区独居老人周大爷欣慰地说。为了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社区组建了一支由党员骨干牵头的“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队,创新“互助养老”模式,组建“党员+低龄老人”结对帮扶小组,为高龄、独居、失能老人提供日常探望、代买代办、精神慰藉等服务,既让低龄老人“老有所为”,又让高龄老人“老有所依”,形成“党员带头帮、群众跟着帮”的互助氛围。

石家庄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党组织主导、党员带头、多方参与”的服务体系,围绕特殊群体、青年群体、新就业群体等多元需求,构建“需求精准采集—资源智能匹配—服务常态供给”的精细化服务链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针对特殊群体,石家庄市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搭建“石志兴石”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建立“群众微心愿—党组织接单—志愿者认领”机制。针对青年群体,整合“党建+人才”资源,形成“党组织搭台、党员助力、青年成长”的服务机制。裕华区建华南街道智汇城社区党支部联合辖区企业党组织开设“青年夜校”,设置陶艺、非洲鼓等艺术课程,融入青年党员分享会。开办视频剪辑、家政服务等技能课程,邀请党员业务骨干授课,满足青年人就业创业需求。

门难进、车难停、歇脚地方无处寻,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石家庄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新就业群体工作特点,指导各社区建设“一站式”服务阵地,通过“基础服务+情感关怀”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同时引导其参与文明宣传。新华区赵佗街道明珠花苑社区党委统筹建设24小时“暖新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休息、应急药箱等服务和物品。长安区胜北街道国赫天著社区党委改进管理方式,为骑手开通小区门禁权限,同步开放“暖新驿站”24小时使用权限。社区党委还引导新就业群体担任“流动网格员”,建立“隐患随手拍—党支部即时办”机制,收集反馈井盖破损、消防通道堵塞等环境隐患。

做优“微服务”,精准对接需求

“小区路边的杂物越来越多了,必须马上清理。”近日,在井陉矿区矿市街道矿市街社区“邻家议事厅”的民主协商会中,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物业服务企业相关负责人等坐在一起,讨论小区卫生管理问题。

在矿市街社区,这样的议事会每月都有。针对无物业小区管理难题,社区创新建立了“居民筹+社区补+联盟帮”的多元机制。墙上悬挂的《议事会章程》和几十项已解决的民生问题清单,记录着社区治理的蜕变之路。

石家庄市坚持依靠群众力量解决治理中的问题。聚焦基层治理痛点堵点,以党建引领构建“议事协商有平台、矛盾化解有流程、服务落实有闭环”的制度化机制,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流程,实现基层治理从“碎片化解决”向“系统化保障”跨越,为基层和谐稳定提供长效化、规范化制度支撑。

党员干部心里装着群众,做事为了群众,常常问需于民,基层治理就有了可靠支撑。石家庄市探索创建闭环服务机制,创新搭建形式多样的居民交流平台,让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唱主角”。

前不久,深泽县南赵庄村新铺设的村路竣工。走在崭新的路上,村民赵培高兴地说:“去年末,我通过民情订单‘下单’,希望村里拓宽道路,没想到这么快就完成了!”深泽县坚持“老百姓对哪里不满意,基层党组织就在哪里发力”理念,创新推行村级党组织民情订单服务制度,通过“点单—接单—评单”方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该县还通过干群夜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收集村民诉求,分类梳理并纳入年度民情订单。乡村两级根据订单难易程度分级“接单”:矛盾纠纷等一般事,“党员后备办”;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事,村“两委”班子“扛”;强村富民等重点事,村党组织书记“攻”。办得怎么样,村民来“评单”。

为了破解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问题,石家庄市聚焦群众关切,建立矛盾调解机制,整合社区民警、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建立“排查—化解—跟踪”动态管理流程,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裕华区裕兴街道八五零社区党委建立“居民说事、党员解题”工作机制,由法官、律师等组成调解队伍,通过三方联席会、居民议事厅等方式,将矛盾解决在前端。灵寿县灵寿镇松阳社区党委实施“普遍排查—重点清查—个别抽查”矛盾调解“三步走”工作法,解决下水道堵塞、停车纠纷等问题,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凝聚“微力量”,激发多方参与

“现在送外卖时看到小区有啥问题,随手拍给社区,最快当天就能解决,特有成就感!”快递员陈海波展示着手机里刚提交的井盖隐患照片满是自豪,“上次报的路灯不亮,社区党委当晚就安排电工修好了。”井陉矿区矿市街道皇冠苑社区党委引导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担任“流动网格员”,利用其熟悉社区的优势,成为社区的“移动探头”和“民情前哨”。

石家庄市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共治,通过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举措,将治理单元细化至楼栋、家庭,激活“党组织引领—社会组织协同—居民自治”的内生动力,汇聚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治理合力。

石家庄市通过党员“亮身份、带头干”,建立“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单位联动”链条,有效破解老旧小区改造、设施更新等难题。裕华区东苑街道裕东一社区由党员牵头组建“红色先锋队”,推选楼长担任“网格信息员”,挖掘培育优秀志愿者组建“邻里帮帮团”,积极争取共建单位提供资源支持,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单位帮着干”的生动局面,推动治理效能与居民幸福感“双提升”。

同时,石家庄市鼓励各社区积极培育赋能各类社区社会组织。新华区新华路街道宁安小区社区党委孵化“红阳光—小武说事组”“银发爱心社”等以党员为骨干的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培育—党员管理—专业服务”模式,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志愿活动,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编辑手记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感知民生冷暖的“毛细血管”,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河北省石家庄市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创新探索“五微共治”模式,从社区“微平台”的线上线下服务到“微空间”的资源盘活,从“微服务”的精准对接到“微机制”的闭环管理,再到“微力量”的多方汇聚,以“小切口”撬动大效能。实践证明,党建引领下的“微治理”,让群众在“关键小事”中感受治理温度,让基层治理在细微处彰显民生质感,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本报通讯员 于洋)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