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探索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场景

弘扬新风尚 简礼不减情(微光成炬)

“社区急救通道20分钟就帮我们协调好了转院手续!”今年3月底,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东利社区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队队长吕震寰接到居民紧急求助,迅速联动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5小时全程监护,将突发心脏病的老人安全转至医院救治。

“3月份,我们紧急救助3名老人,协助居民办理家人身后事5件。”吕震寰说。这是东营区打造“新志愿 融治理”移风易俗场景的真实写照。东营区通过党组织引领、红白理事会搭台、志愿服务赋能,探索“简礼不减情”的创新实践。

东营区是东营市典型的油地融合县区,60岁以上居民占比24.7%,部分社区老龄化程度一度超过80%,面临着深度老龄化问题。针对老年人对生前身后事存在担忧、急救转院人手不足等民生痛点,东营区从去年8月份开始,探索用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破题,搭建了“社区党委(村党支部)+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队”体系,组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吸收老党员、驻地单位人员和热心居(村)民参与,通过组织引领、榜样带动,将村(社区)志愿力量进行统筹,设计了“移风易俗 简礼传情”志愿服务项目,有效缓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目前,常态化参与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的村(居)民志愿者已达1300余人。

按照“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急事特办”服务要求,在婚庆领域,由党员志愿者带头,对接辖区商户推出“平价套餐”,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婚宴成本;在殡葬领域,由红白理事会牵头,对接第三方殡葬服务机构,帮助家属节省殡葬费用,由志愿者参与仪式主持和后事办理,进行“流程指导+心理疏导”;在急救领域,针对辖区急救车辆不足和家属不在身边带来的延误治疗问题,建立志愿者全程陪同机制,帮助办理急救呼叫、入院登记等手续,与医疗单位合作,为社区病患入院开通“绿色通道”,确保第一时间救治。文汇街道中山社区89岁的居民尹立英点赞道:“现在独居老人再也不怕突然生病找不到人了,24小时打电话都有人接,社区志愿者几分钟就能赶到家里,老人们住得放心!”

据了解,“移风易俗 简礼传情”志愿服务项目由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局联合指导,按照专业化志愿服务工作要求,探索建立《社区(村)红白理事会管理制度》《社区(村)红白理事会工作流程》《社区(村)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办法》等制度,由志愿者向村(居)民发放并讲解红白理事工作流程明白纸,进一步完善工作标准。现在,越来越多的村(居)民开始加入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

“现在帮邻居办白事能得公益积分,将来自己也能受益。”辛店街道胜凯社区居民常万顺用4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兑换了药店40元代金券服务。

史口镇东一村党支部书记杜清泉说:“我们村自成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以来,村风村貌焕然一新,形成了服务促参与—参与强治理—治理育新风的良性循环。”

从“婚事新办”的简约仪式到“白事简办”的温情服务,从志愿者的宣传引导到红白理事会的规范指导,越来越多的村(居)民在志愿服务的浸润中转变了观念。

“今年以来,东营区委社会工作部以全市‘新志愿 融治理’志愿服务体系为牵引,积极探索志愿服务与移风易俗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以‘简约礼’传递‘深厚情’。”东营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孙利强表示。

(本报通讯员 王哲)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