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发力 解锁新兴领域党员教育“新路径”(新兴领域党建)

面对新兴领域量大面广、情况复杂等实际,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坚持“点”上发力,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新路径,着力构建与新兴领域发展同频、与党员成长需求共振的教育培训体系。

把准机制“支撑点”

红花岗区围绕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要求,健全责任联动、动态摸排、指导服务等机制,明确24家行业管理部门管理责任,构建了由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宏观指导、社会工作部门归口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具体推动的工作格局。同时,街道(乡镇)积极发挥作用,指导93个新兴领域党组织规范开展党员教育。实施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的“双找”行动,通过“信息发布引导、走访联系登记、系统比对核查、中心窗口报到”,吸引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让新兴领域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目前,已有34名流动党员找到“家”。

同时,红花岗区积极建立行业管理部门和属地镇(街)“1+1+N”机制(1名行业管理部门党建工作指导员,1名镇〈街〉属地包保干部,联系多家企业),选派262名熟悉党建业务、了解行业情况的党员干部担任“红色护航专员”,抓实联系龙头民营企业等工作,助力新兴领域党组织做深做实组织生活、教育培训、关爱帮扶等工作。

把准场景“结合点”

围绕新兴领域党员生产生活实际,红花岗区探索推进“行业管理部门+非公有制企业”资源共享,整合全区“司机之家”、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等资源,拓展40个红城驿站“1+N”(1个服务阵地,提供多种服务)服务功能,将课堂搬到服务站点、工厂车间、园区楼宇,设置学习读书角,利用交接班、休息间隙等碎片时间,通过微党课、车间学习、班组研讨等方式,为新兴领域党员学习提供保障。同时,通过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APP等线上资源打造“指尖课堂”,在每月固定时间通过视频直播、全程录制等形式开展“初心720”活动,通过视频会议、微信学习群组等方式开展“送课上门”,及时将“理论包”“政策包”“技能包”送到新兴领域党员手上。

“我是个跑长途运输的货车司机,常年奔波在路上、生活在车上,很少能够准时参加‘三会一课’。有了微信学习群以后,群里只要发出链接,支部所有党员都可以在线参加活动,我们这些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更加方便。”有着19年党龄的货车司机马昌云感慨道。

红花岗区聚焦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特点和学习需求,有效发挥“1+15”(1个区级党校,15个镇〈街〉党校)的区级、镇(街)党校矩阵作用,将教育培训与政策理论、法律法规、职业培训有机结合,今年以来,共开展区级普遍培训3期和基层兜底培训13次,培训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等230余人次。

找准成果“落脚点”

为进一步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灵活机动、贴近群众优势,红花岗区推动120余家新业态企业及平台站(网)点开展党建联建共建,引导党员认领兼职网格员、食品安全员等服务岗位,组建各类党员志愿服务队。

家住迎红街道福景社区的网约配送员蹇辰从事外卖配送工作6年,对社区的每个角落都非常熟悉。他说:“作为一名志愿者,能够为社区作贡献,我感到很自豪。只要社区有需要,我一定竭尽全力协助。”

此外,为积极引导新兴领域党员发挥作用,红花岗区常态化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设置党员示范岗261个、党员责任区188个,引导党员牵头申报科技创新项目16个,推动一批龙头民营企业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同时,全区分行业挖掘新兴领域党员在岗位建功、参与志愿服务以及基层治理中的先进事迹,评选红城“最美司机”“最美骑手”31名,通过榜样示范带动更多党员主动融入组织生活,让新兴领域党员在“学中干、干中学”中向阳成长、持续发光。

(本报记者 王敬群 通讯员 杨汉秋 向涛)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