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太仓市人民路传来急促的报警声:“警察同志,有位老人摔倒了!”外卖骑手李志军发现八旬老人王大爷晕倒在地,立即停车实施救助。民警到场后,李志军协助将老人送回家中,老人含泪连声道谢。这是太仓市新就业群体发挥“移动探头”作用的一个生动缩影,类似这样的热心助人事件不断上演。今年以来,太仓市聚焦“服务精准化、赋能多元化、融入长效化”,积极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的暖“新”服务矩阵,在以心暖“新”的关爱服务下,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城市。
太仓市委社会工作部研究制定“小哥民意收集走访”工作机制,定期深入站点与新就业群体面对面交流,进一步畅通他们的诉求反馈渠道,常态化收集意见诉求。根据新就业群体需求,提供免费理发、用餐打折等服务,增设了28个爱心点位,发放300余份“暖蜂驿站”友好场景地图,举办“小哥职业发展规划”专题活动,定制各类服务政策10余项。开展“女性关怀月、文化共享月、技能提升月”等关爱新就业群体每月主题活动,实现“月月有服务、天天有关怀”。联动司法局、人社局、卫健委等部门打造暖“新”律站、暖“新”市场、暖“新”医院、暖“新”暑托、暖“新”学校等新就业群体专属服务站点,累计服务3000余人次。
联合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发起“行走救护员,小哥新力量”项目,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急救技能培训工作。今年,多个站点负责人主动预约上门培训急救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态度转变。共计有12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取得救护培训合格证书,部分新就业群体主动参加社区活动分享急救所学。开设“小哥学堂”,帮助26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得大专文凭,其中1名骑手升至地区站点负责人,2名骑手成功实现职业转型。
实施积分兑换制度,对积分靠前的骑手发放“幸福联盟卡”,凭卡获得商家优惠折扣。鼓励骑手担任“社情信息员”“志愿服务员”,鼓励5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担任“微网格监督员”,利用送餐路线多样、全面等特点,及时发现治理盲区,共同“找问题”“补漏洞”,持续升级“微治理”,累计反馈道路破损、路灯故障等问题100余处。组建“骑手志愿服务队”8支,开展文明劝导、助老送餐等公益行动,累计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建立“一新一议”议事协商会制度,邀请新就业群体代表参与小区建设的讨论和决策,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表达诉求的渠道,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太仓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温度。同时,积极挖掘和选树新就业群体典型,让关怀升温、温暖传递、爱心延续,激发新就业群体新活力。”
(本报通讯员 韦娜)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