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胞”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

走进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狮子口镇景阳岗村,垃圾车在整洁的村道上巡回作业,村民毛善明站在自家小院前感慨:“以前垃圾遍地,现在连一片纸屑都没有,有事一反映,马上有人上门解决。”景阳岗村细化治理单元,激活自治“细胞”,构成“村辅(村级辅警)+组辅(组长兼任村民小组辅警)”的双轨调解模式。

桂丰村以村民直选、村民评议为核心,构建起“群众推选、群众监督、群众满意”的基层治理体系,对年度评选的先进组长(组辅)进行奖励,这一举措让村民小组长干劲十足。除此之外,桂丰村还打造了“农场说事”“乡贤调解室”等特色议事平台,既解决了“开会难”问题,又让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

同样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埠河镇农利村——十年前村民累计欠款120余万元,2024年竟主动还款33万元。“是小组长化解了矛盾,让百姓气顺了。”村党支部书记江银涛道出关键。“村级代管账户+线上全流程监管体系”建设,让资金管理更加透明,从“个人说了算”转向“阳光规范办”,实现了集体资产增值和基层治理增效双赢。

这些鲜活的案例,正是公安县搭建县、镇、村、组四级联调联动联处机制,构建“四类动态成闭环、三类组合快处置、两个部门收信息、一本台账管统筹”的“4321”基层治理工作体系的生动体现。

资源碎片化、群众参与度低,是埠河镇过去面临的治理难题。如今的埠河镇,获评“全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先进集体”、全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法”先进典型。这一转变是埠河镇贯通“镇—村—组”三级联动体系,整合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佐证。

目前,埠河镇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30万元,5个村迈入“百万村”行列。这一转变背后,是公安县“4321”基层治理体系中的“警组联调、所办联动、委镇联处”三类组合联动释放的效能。

对村级以下矛盾纠纷,由派出所片警会同村居、“组辅”启动“警组联调”,实现“小事不出村”;对村级无法化解的矛盾纠纷,由派出所协同乡镇政法办启动“所办联动”,实现“大事不出镇”;对乡镇无法化解的矛盾纠纷,由各乡镇提请县委政法委或下沉政法机关启动“委镇联处”。

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委政法委建立县级信息集成管理统一台账。2024年,公安县发动所有乡镇和部门及5306个党员中心户、1.5万余个群众中心户、516名网格员、3112个组辅等群防群治力量,采取“一问二跑三包四访”的方式,全面摸排重点信息,力争从源头排除隐患。

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公安县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成为平安建设的“坚固堡垒”,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中,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本报通讯员 薛翔)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