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服务筑牢“新”家(新兴领域党建)

推动新就业群体10分钟歇脚、10元吃饭、10米报到……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社会工作部打好优化服务半径、整合资源下沉、常态化服务供给等组合拳,全力建设“中国车谷”友好之城,探索暖新“10分”党建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幸福感。

“这里真是太方便了,热可纳凉、冷可取暖,还能帮忙找工作,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提到湘隆商圈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来此处歇脚的外卖骑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推动各类友好场景建设,升级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通过调研问需、意见收集等方式,优化阵地服务半径,布局“10分钟歇脚服务圈”,打造65个“车谷‘驿’家”站点,推动建设14个“小哥食堂”“友好小区”“友好楼宇商圈(街区)”,打造小哥“食堂+驿站”复合型服务空间。

“车谷‘驿’家”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内桌椅、饮水机、冰箱、急救药箱等设施共用共享;“小哥食堂”内增开“立食窗口”,设多个专门的快捷餐位,窗口、用餐与歇脚等服务无缝衔接;“友好小区”和“友好楼宇商圈”提供免费饮水、临时休息、商铺指引等服务,让新就业群体从“多点奔波”到“一站解决”。

为让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实现“10元吃饭”,社区在征集多个外卖平台和“小哥”代表意见建议后,提供延时、优惠就餐服务,凭有效工作证件可享受用餐折扣;同时针对个性化需求,提供8元~16元不等的套餐标准和送餐服务,确保“小哥”吃饱吃好。如今,全区“小哥食堂”日均服务用餐超500人次,累计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节省餐饮支出上万元。“小哥食堂”逐渐成为新就业群体首选用餐点。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于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链接各类政府资源、群团资源、社会资源,依托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力量,建立新就业群体“专属服务团”,设置暖新“一码通”,扫码即可获得就业创业资讯等各类服务。发布年度服务事项清单,开展系列送政策、送法律、送健康、送文化、送服务“五送”活动,家门口“一站式”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关爱慰问等活动500余场,累计覆盖新就业群体和居民群众1万余人次。

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管理难到位、学习难组织、服务难跟进、作用难发挥等问题,探索灵活多样的流动党员教育服务管理模式,在主要街道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商圈中心和集聚区阵地设置流动党员报到点,线上扫二维码一键“码上”报到,线下实现“10米报到”。依托服务驿站开展的联学联办活动,为新就业群体党员提供学习教育、服务管理,确保学习“不打烊”、服务“不断线”。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纳入积分制管理,指导辖区沌口街道的永济社区、同德社区等成立“社商联盟”,整合餐饮、咖啡店、宠物店、健身馆等各类爱心商家资源,通过“服务换实物、服务换服务”的模式,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参与助老助残、送医送考等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社区、志愿者、商家之间的良性互动。

每完成一单公益配送,可累计积分兑换食堂免费套餐;参与社区“随手拍”等志愿服务,可奖励积分兑换爱心礼品;维护驿站环境,可累计积分兑换社区暑期托管班、“四点半课堂”优先报名权……在驿站和食堂设置的“心愿墙”,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可发布子女暑期托管、理疗、观影等“微心愿”,由共建单位、社区、爱心商户一一认领兑现。目前,已组建“骑士”志愿服务队、外卖“小哥”志愿服务队、车谷“紫荆花”车队等10余支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群众达5000余人次。网约配送员在配送外卖之余,顺手带走路边垃圾、边配送边排查安全隐患,主动成为社区治理的“流动哨兵”和“移动探头”……今年以来,10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行了实物服务的积分兑换,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网约配送员李敏还获得2024年湖北省“小个专”和网约配送员群体优秀共产党员荣誉。

(本报通讯员 金亚宁 鄢融)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