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担使命 基层善治启新程(学思践悟)

刘桂宏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天津市津南区委社会工作部围绕“三个聚焦”、紧扣“三个维度”,一体推进新兴领域党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与凝聚服务群众,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基层善治的创新实践。

聚焦新兴领域党建,拓展广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津南区作为天津市产业转型重要区域,各类业态的企业在这里聚集,将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延伸至一线意义重大。区委社会工作部紧密围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15条举措”开展工作,为企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坐落于津南区的天津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是洗衣机行业“端到端灯塔工厂”和“可持续灯塔工厂”。该企业创新提出党员“1+5+N”引领模式(即1名党员发挥对群众的“带思想、带业绩、带作风、带能力、带守纪”5个作用,实现N名群众能力素质全面提升、共同前进),充分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企业将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始终飘扬在车间一线。

津南区根据新业态行业特点和从业者的差异化需求,成立新就业群体党建服务联盟,整合多方资源提供暖心服务。持续打造“全域友好·新悦津南”党建品牌,以“友好”为切入点,解决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就餐难、休息难等现实问题,打造小站镇“钥匙宝”、双林街道“码上开”、八里台镇“红小蜂”、葛沽镇“葛小圈”等各类友好场景383个。

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挖掘深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确保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津南区以民生为出发点,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微四景”民生服务项目,通过微改造、微更新、微提升,打造经济发展、便民服务、公共文化、文明实践4个场景,2024年完成项目1349个,2025年立项1537个,实现了“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的目标。为充实“三微四景”的理论架构,津南区与高校开展合作,提炼出领导和协作、群众路线优化、志愿服务增效、资源整合等四个机制,为民生项目开展夯实了理论基础。

津南区将丰富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居民受益的“空间换服务”新路径。比如,在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海棠街道文德花园社区聚焦功能优化,腾挪办公区域,构建多方共治格局。通过社区服务集成化,党群服务中心的空间利用率大幅提高,居民实现“进一扇门,享‘百’项服务”,邻里关系也从“陌邻”变“睦邻”。

聚焦凝聚服务群众,提升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凝聚服务群众,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津南区紧紧围绕信访法治化,在打通路线、规范业务、建强队伍和化解矛盾上下功夫,全区信访法治化建设成效显著。聚焦“五个法治化”“四个到位”,打通“路线图”、用好“引导图”,真正实现“受理部门程序推进、办理部门实质解决”,全区信访机构、有权处理机关及时受理率和按期答复率均为100%,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为95.6%。同时,落实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切实推动“四下基层”常态化开展、规范化运行。今年以来,深入镇街、村居接待群众143批240余人次。

津南区聚焦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建立党建引领定方向、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搭台链资源、志愿培力促参与、居民共治强基础的协同治理机制,推动23个试点社区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咸水沽镇丰收路社区探索以“邻里花园”微更新项目为载体的“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路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精准定位居民对共享活动空间的需求,社区志愿者以“技能传授+责任认领”方式,将闲置空间改造为多功能共享花园,实现居民从被动参与到主动管理的转变。如今,“邻里花园”已成为凝聚人心的“社区会客厅”。

新征程上,津南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让“红色引擎”驱动新兴领域的“发展快车”,以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把志愿力量注入民生需求的“毛细血管”,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回应群众期盼,凭“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破解治理难题,奋力书写新时代党群同心、共治共享的“赶考答卷”。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津南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