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红”流动在土楼间(微光成炬)

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古朴的土楼间,一抹流动的“志愿红”分外醒目。党员志愿者小王身着红马甲,为独居老人修剪指甲、理发。她的自豪溢于言表:“‘志愿红’是乡亲们熟悉的颜色,能为街坊邻居做点事,非常有成就感。”这是永定区发挥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志愿者协会等多方力量,强化“组织强链、凝聚合力,机制稳链、增强动力,服务延链、激发活力”等“三链三力”融合,着力推进永定“土楼志愿服务党旗红”工作的缩影。

永定区通过“组织强链”,凝聚志愿服务合力。成立永定区志愿者协会党委,把永定区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客家土楼义工协会等8个志愿者协会党员负责人纳入党委管理,组织动员各乡镇(街道)和区直各单位组建69支志愿服务队伍、各村(社区)组建283支志愿服务队伍。

“目前,全区实名注册的志愿者有6.51万人,志愿服务队伍352支,志愿服务项目1.5万余个,为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2025年,通过自发或联合等方式,全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67场,参与人数达4500余人次。”永定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卢明耀表示。

为统筹组织管理好志愿者服务队伍,永定区一方面,依托现有的工会驿站,提升打造3个志愿服务站,新建2个志愿服务站;另一方面,依托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打造凤城街道龙凤社区、东坊社区等2个省级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社区,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

“老李,您的血压、血糖有点高,平时要注意控盐、控糖,要记得按时服药。”在全区各村(社区),都有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身影。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永定区印发《关于动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中共预备党员参加志愿实践活动的通知》,明确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党组织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和中共预备党员在工作日之外,每年参加不少于两次的志愿助残阳光行动、“银龄行动”等各类志愿服务。通过“机制稳链”,增强志愿服务动力。

永定区还印发《开展打造“土楼志愿服务党旗红”品牌活动工作方案》,建立“1145”工作机制,以“党有号召,志愿服务有行动”为主题,以“土楼志愿服务党旗红”为主线,开展睦邻敬老、关心关爱困难群体、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工作等“四大行动”为抓手,建立组织推动、部门联动、党员带动、机制促动、创新驱动等“五项机制”为保障,着力打造具有永定特色的“党建+志愿服务”品牌。

永定区通过“服务延链”,激发志愿服务活力。聚焦新就业群体的困境,志愿者化身先锋队,在社区、商圈、小区协助解决进门难、停车难、找路难等痛点问题。外卖骑手小李说:“志愿者帮忙协调了临时停车点,还指引路线,送餐效率大大提高。”

针对社区“一老一小”等群体,永定区创新“数智+人文”关爱模式。水电每日智能监测确保安全;义工协会定点包户,每周至少1次暖心探访。客家土楼义工协会的志愿者定期探望孤寡老人廖爷爷,陪伴聊天、代购物品、清洁卫生,老人感动地说:“你们比亲人还亲!”

在永定区,“土楼志愿服务党旗红”的旗帜在每一个角落飘扬,6万余名志愿者的服务如土楼基石的层层堆叠,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本报记者 金浩月 通讯员 谌耿春 李添华)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