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共有19万市场经营主体。面对如何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这个课题,桐乡市创新制定了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如今已坚持了18年,通过构建“选育用”全链条工作机制,打造专业化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在加强新兴领域党建、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时会像人才招聘会一样设置双选环节。”桐乡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组织部与社会工作部每年联合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资源库”和“企业需求库”,通过线上匹配、线下对接等形式进行精准选派。
为进一步统筹调配、合理使用干部资源,桐乡市每年开展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常青树”行动,激励退出领导岗位干部进行“二次择岗”。综合考虑干部“二次择岗”意愿,以“个人报”与“组织点”相结合,按照“经历相关、业务相近、意愿相符”原则,建立资源需求匹配的“党建工作指导员资源库”。
同时,市委社会工作部向全市重点企业征集党建工作指导员的选派意向和需求,建立“企业需求库”。从需求库中,不仅能看到“建强党建阵地”“提升党务工作者专业能力”等共性需求,也有围绕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差异化需求。
选派至浙江嘉名控股有限公司的党建工作指导员郭术艳,曾在市场监管局任职多年,与企业的业务十分契合。派驻期间,郭术艳为企业量身定制一揽子服务方案,联合市场监管局12个相关业务科室,成立“助企发展市监助企服务小分队”,入企开展“送政策、解难题”活动。近半年,她为企业培训专业人员50多人次,协助企业成功列入认证浙江制造培育名单。
桐乡市选派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全部采用脱产驻企模式。之前,常有党建工作指导员感慨:“企业工作和政府部门工作是全然不同的两套体系,有时感觉自己是刚换工作的新手,常常不知道如何着手。”为了帮助党建工作指导员缩短成长周期,尽快适应工作,桐乡市以实战为导向,为他们寻找到三位“导师”。
第一位“导师”,是一本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指引。每位党建工作指导员到任前都会拿到一本小册子,仅仅20条,涵盖党组织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每年度以及日常需要完成的基础党务工作,同时对党员发展、党组织换届、组织生活会开展等流程进行了规范梳理,内容精炼概括又针对性强。党建工作指导员以此为工具书,指导企业党组织规范运行,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等工作,协助策划主题党日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
第二位“导师”,是一场高规格培训班。对全市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及党建工作指导员的脱产培训是桐乡市委社会工作部每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比如去年的示范培训班,邀请了党校、高校、企业各领域的“大咖”,通过“一堂党课、一次讲座、一场研讨、一个现场”等多种形式为党建工作指导员提供全方位教学。
第三位“导师”,是一个互学互动互比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指导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发挥“两新”工委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桐乡市建立了“两新”工委片组工作联系制度。将全市党建工作指导员划分为4个片组,“两新”工委成员单位联系对应片组并参加所在片组活动,共同协调解决在加强新兴领域党建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何用好这些党建工作指导员?桐乡市对应出台了《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管理办法》,至今已先后修订了5次。其中,以“积分考评体系”量化党建工作指导员“作用发挥指数”是一项重要内容,管理办法将积分类别分为“日常考核”“项目评估”“重点工作”三大类,同时设置“承办工作”“调研肯定”“宣传报道”等相关加分项目,对违反工作纪律、履职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酌情扣分。“我们会将党建工作指导员当年度积分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对表现突出的予以优先考虑。”桐乡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建工作指导员机制不是简单的派人驻点,而是要通过专业化建设,让党组织真正成为新兴领域发展的“红色引擎”。桐乡市正是通过构建“选得准、育得强、用得好”的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机制,为做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报通讯员 夏清)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