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新征程上,做好社会工作必须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高群众工作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新征程上,做好社会工作必须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高群众工作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有着紧密的相关性
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在目标、任务、对象和方法等方面联系紧密。
在目标方面,二者具有一致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谋福利作为重要使命,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将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致力于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社会工作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由此可见,二者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
从内容角度看,二者存在重合性。在现代社会,社会工作的范畴不断拓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这表明,社会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群众工作成效,做好社会工作就是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在工作方法上,二者具有互补性。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坚持把革命的工作方法和革命的工作任务相结合、把改良群众生活与组织革命战争相结合。”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要求,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些既是群众工作的方法,也是做好社会工作的前提。社会工作以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更好地做群众工作提供有益的补充。
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方能做好社会工作
坚守“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根基。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将“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思想深处、转化为行动自觉,才筑牢了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需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价值遵循,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团结、动员、服务群众,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
站稳“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立场。人民群众蕴藏着丰富智慧与无限创造力,在集中群众聪明才智、总结群众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正确政策,是党强大领导力的体现。社会工作作为党和国家重要工作的一部分,要坚持汇聚民智民力,充分发挥人民信访工作在“了解民情、倾听民声、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中的积极作用。同时,畅通并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搭建好社区议事厅等平台,让群众的事情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凝聚解决公共事务的强大合力。
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一来一去”工作法在社会工作中至关重要,社会工作直接面向基层与群众,既具备践行该方法的有利条件,也是最有必要坚持这一工作法的领域。我们要秉持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和服务对象之中,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要精准捕捉群众最真实的想法、最迫切的诉求,进而制定出契合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要确保政策能为群众所认可和接受,让政策的执行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坚持“让人民满意”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社会工作要让人民满意、获得群众认可,必须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出发,站在群众视角制定政策,把群众权益公平对待、利益有效维护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评判的工作业绩。
(作者分别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部教授;北京市委研究室社会处处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