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在天津市红桥区铃铛阁街道西关大街、西关北街等“西北角”片区(以下简称“西北角”)主路上,人流涌动,几乎每家商铺门前都排队,食物的香气弥漫在整个片区。
“后厨卫生一定不能放松啊,过了用餐高峰期要再检查一遍。”“昨天有居民反映楼道的灯坏了,下午得空儿了去看看。”铃铛阁街道西关北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伟一大早就开启了例行巡查。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聊,很多小问题在谈笑间迅速化解。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刘伟服务居民从不惜力。2025年,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居民眼里,刘伟是天津“网红”打卡地“西北角”的守护者,更是社区居民和商户的“主心骨”。
以真心换齐心
老旧街区焕新颜
西关北里社区坐落于“西北角”。2023年以来,这里凭借着数十种特色早点美食成功“出圈”,成为“网红”打卡地。但在这之前,“西北角”到处都是占道的市场,还有私搭乱盖的建筑,存在不少安全和卫生隐患。
2017年,刘伟参与了这里的拆违工作,要劝说摆摊商贩改为店铺经营。2019年,刘伟承担西关北里和铃铛阁两个社区的管理工作,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刘伟与同事们一起对片区进行规划设计,见证了“西北角”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居民都有着特别的感情。
“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不好改变,我们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除了要让大家了解整改环境带来的好处,更要解决由此带来的相关问题。”刘伟说,“在拆违过程中,居民和商户都很配合,我们也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划分专区解决居民停车问题。都说片区整改难上加难,但我们跟居民真心换真心,咱‘西北角’管理部门与居民的齐心协力,是片区能在短短两三年内脱胎换骨的重要原因之一。”
凭实干守流量
“网红”地变“长红”地
“出圈”至今,“西北角”累计接待游客2000余万人次,高峰时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节假日里,别人过节、社区“过关”。
“来‘西北角’吃早点是很多天津人的习惯,但成为‘网红’后,食客数量瞬间成倍增长。”网络效应让“西北角”的接待能力、环境卫生面临极大考验。游客体验重要,但扰民问题也同样亟待解决。
刘伟和同事们一道,坚守一线、加班加点,全力以赴“迎战”。
“西北角”火爆全网的三件法宝是好吃、地道、不贵,要留住食客的好口碑,就要守住初心。刘伟在对片区商户进行走访后,号召不同品类商户开会并制定经营原则:“要尊重商户的经营自由,但也要让大家形成共识,一家好不如大家好,咱‘西北角’树立良好的口碑才能吸引更多的关注与消费,大家才能共同受益。”
同时,为解决扰民问题,刘伟带着同事动员商户们规范经营降低音量,包括关闭支付语音通知、保持楼道附近卫生、主动承担部分楼栋内公共区域的维护费用等。一来二去,商户与居民之间越来越和谐。
为了让“西北角”从“爆红”走向“长红”,社区党委抓住了商户参与街区发展这个关键点。“我们探索成立‘西北角红石榴公益慈善基金’,由我担任理事长,带头逐个走访商户,讲述‘街区好、商户才能更好’的理念,激发商户的参与热情,募集资金280余万元。”刘伟介绍。社区启动“西邮记”公益邮局等20个“造血类”项目,持续为基金注入“源头活水”。如今,“西北角”有了天津美院等公益团队参与设计制作的早餐美食地图,设置新的街区地标和拍照打卡区,吸引更多游客到此打卡体验的同时,也让大城善治在“西北角”具象化呈现。
入街巷解民忧
幸福指数得提升
随着客流激增,社区承载能力不足,居民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刘伟坚持群众需求导向,把居民群众的“表情包”作为社区治理的“晴雨表”,带头组织开展社情民意大走访大调研大收集活动,用讲情、讲理、讲法“三讲工作法”,顺利推动南大寺停车场、欢庆西胡同分段步行街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
针对少数民族居民较多的现状,社区坚持每年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倾力打造了“红石榴”广场、“红石榴”之家、“红石榴”东西部协作驿站等10个载体,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西北角”“红石榴矩阵”,促进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善作”方能“善成”,实干缔造美好。作为一名社区党委书记,刘伟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为天津守好这片城市“烟火气”。
(刘伟简介:天津市红桥区铃铛阁街道西关北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获得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本报记者 金浩月)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