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程服务”到“双向奔赴”(新兴领域党建)

为持续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凝聚服务,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积极探索点亮“微心愿”、打造“新”驿站等方式,传递城市温情,提升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实现“一群人”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孩子马上成年了,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微心愿’单上写下:想拥有一双鞋作为儿子成年礼物。没想到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外卖骑手柴红梅说。

近日,平昌县委社会工作部开展“新语心愿·我来实现”“微心愿”圆梦活动,将50个承载着新就业群体期盼的“微心愿”变为现实,“派送”到他们手中。

“微心愿”认领企业之一川货郎巴中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胡小英表示,希望这些小礼物能为新就业群体带来温暖和力量,也期待更多企业和组织加入,共同传递爱心。

“新就业群体与城市的每个角落发生着联结,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也想通过征集一个个朴实的小愿望,链接企业商户、社会团体等爱心资源,让新就业群体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让城市发展的温度更加可感可及。”

下午两点半,位于平昌县金宝新区竹园社区的暖“新”驿站,迎来了热闹的时段。

身着红、黄、蓝等各色工装的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趁着工作间隙在此休息。“下午最热的时候可以来这里休息一下,给手机充充电,也给自己充会儿电。”外卖骑手陈永红说。

一天忙到晚、两头来回跑,是新就业群体的常态。今年,平昌县委社会工作部整合各类资源,按照“就近就便”“小而精”的原则,建立“15分钟”可覆盖服务新就业群体的暖“新”驿站,提供消暑乘凉、休息充电、阅读学习等8项服务。如今,全县已建成暖“新”驿站10个,向所有户外劳动者开放。

别看驿站不大,里面却设施齐全。20平方米的休息区域内,饮水机、风扇、空调、沙发等设施一应俱全,进门左手边暖心柜上依次放着藿香正气水等常用药品,还设有充电插座、阅读区等。

在平昌县,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融合式、全方位、多层次暖心服务的场景还有不少。针对“休憩难”,平昌县设置可供落脚歇息的暖“新”驿站;针对“进门难”,全域建设友好小区、友好楼宇,畅通配送“最后100米”;针对“融入难”,常态化开设应急救护、职业发展培训,组织健康义诊、扶危助困与交流联谊等,以“走心”服务串起“双向奔赴”的信任纽带。

“社会很关心我们,我们也应该团结起来,为城市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这是网约车司机黄朝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言而有行,在今年高考志愿服务当中,她是公司第一个主动报名参加爱心送考活动的司机。

“未来,我们还将积极探索、不断优化服务,尽可能解决新就业群体在工作、生活当中遇到的难题。”平昌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也期待能有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与基层治理,在双向奔赴中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本报通讯员 杨春)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