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工作实践)

刘斯

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征程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委社会工作部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精准对接民生需求、畅通多方参与渠道、构建全链条资源整合机制,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

党建引领夯根基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高效协同机制。建立由县委书记任总召集人,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县委社会工作部负责同志等任召集人,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着力构建“党委统揽全局、政府高效执行、部门协同联动”的一体化工作格局。聚焦治理方向与重点任务,强化顶层规划与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协同高效。

织密组织体系,推动力量资源下沉。系统构建“乡镇(街道)党委—村(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体系,实现党的组织体系与网格深度融合。创新实施“多格合一”,优化整合,打造资源集约、管理高效的全域覆盖网格体系,实现“一网通管、一网统办”,有力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畅通渠道知民意

线上平台赋能,拓宽征集广度深度。充分运用“托克逊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火洲智慧党建”小程序等新媒体矩阵,开设“民意直通车”“在线问卷”等常态化互动专栏,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建言献策。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捕捉群众需求与关切,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线下深入一线,倾听原汁原味心声。在社区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由社会工作部门牵头组建调研小组,常态化深入社区楼院,通过走访、恳谈会等形式,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精心搭建“社区议事会”“民生听证会”等多方共治平台,引导居民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共商共议社区事务。

清单动态管理,实现精准供需对接。创新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动态管理机制,高效匹配资源供给与民生需求。同步健全居民满意度测评机制,将评价结果纳入考核体系,持续提升服务质效。

全链整合增效能

多方聚力,精准破解急难愁盼。探索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专业运作”模式,政府通过财政投入、政策扶持等方式筹集资金;设立7个社区基金,广泛吸纳社会捐赠赞助;专业机构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持提升项目质量。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实施信息公开,确保资源使用阳光透明、高效精准。

社志融合,提升专业服务能级。托克逊县委社会工作部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构建“需求导向、专业支撑、全员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育计划,针对边疆民族地区语言特点,开设维吾尔语、汉语专业课程,通过“理论教学+情景模拟+社区实践”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培养既懂社会工作方法又通晓民族语言的复合型人才。组建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构成的跨学科督导团队,建立“月度驻点指导+周度线上会诊”督导机制。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通过全覆盖走访建立“能人信息台账”,组建“滨河能人团”,链接资源开展急救、养老护理等专业培训。设计“老人四助”特色项目,解决老人用餐难题,依托“友邻帮”形成低龄助高龄的邻里互助机制。

文化浸润,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开展“中华文化浸润行动”,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为纽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民族节日共庆”等特色活动,通过艾德莱斯绸编织、十二木卡姆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促进各族群众文化互鉴。组建“石榴籽”文化志愿队,开展“邻里厨房”等互动项目,推动语言互通与生活融合。在社区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生动呈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历史脉络,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群众心田。

(作者单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