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千家、入万户中传递治理温度

西宁市委社会工作部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牵头开展走访入户试点工作,让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变为实实在在的惠民行动,在一次次敲门入户中,基层治理的温度悄然传递。

解决群众问题,绝非社区一方之力可成。为此,西宁市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市级领导干部多次深入社区现场办公,协调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停车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关键少数”的带动下,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纷纷下沉一线,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市委社会工作部综合考量社区人口密度、治理难度等因素,通过居民代表座谈会、网格员访谈等方式,广泛吸纳民意,逐步形成以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为载体,以社情民意采集、困难群体帮扶、矛盾纠纷调解等“八个全覆盖”为核心的工作方式,为试点工作绘制出清晰的“路线图”。

“我们通过统筹整合街道、社区、网格等多方力量,与民政、大数据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街道扛起主体责任,指导社区当好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群众‘服务员’,构建起街道统筹、社区落实、网格穿透的工作体系,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城东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在城西区虎台街道新西社区服务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类民情数据。西宁市依托社区事务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打通信息壁垒,实现网格、社区、县(区)等多级数据贯通,“群众建议、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5大类46个类型问题实现数字化管理。

“社区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建立电子档案,动态更新信息,精准绘制‘民情图’。”城东区韵家口镇东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冯晓霞介绍到。截至目前,试点城区已录入小区575个、楼栋1752幢、居民信息14万余条,网格采集事项3670余条。这些数据不仅成为基层治理的“数据库”,更让服务群众工作有了精准“导航”。

“以前入户心里没底,现在照着《入户走访工作指引》,知道进门怎么聊、问题怎么办。”城东区林家崖街道北园社区的网格员通过专题培训,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西宁市围绕“怎么敲开门、进门谈什么、出门怎么做”开展专题培训,推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

在试点区的统计表上可以看到,西宁市“走千家、入万户、访民情、解民忧”试点工作开展3个月以来,已累计收集解决群众合理诉求400余件、未诉先办问题1000余件,16个试点社区12345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11.5%。通过制定标准化操作指南,优化入户方式,社区入户预约成功率从52%提升至75%,开门率从45%提升至66%,覆盖率从46%提升至70%。

这场始于基层走访的实践,正在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惠民实效,书写着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西宁篇章。

(本报记者 赵雪 通讯员 罗春妮)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