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以党建为引领,全域推行“积分制”管理,将基层治理从“干部带动”转向“群众主动”,形成党群共治合力,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党建引领搭框架,构建积分治理工作机制
在大同区同福街道同福社区“党群积分超市”里,米、面、油、洗衣液等生活用品整齐摆放,墙上的“积分红黑榜”格外醒目。退休党员李大爷指着榜单说:“通过参与基层治理换积分,积分高不仅有‘面子’,还能得实惠!”
大同区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积分制”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区委出台《大同区党建引领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构建起“区委统筹—乡街推进—村社落实”三级联动体系,在58个村、23个社区同步设立“党群积分超市”,实现积分管理城乡全覆盖,有效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针对群众关注的哪些渠道可以得分、有哪些制约等问题,大同区制定“正向激励+负向约束”双向清单,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可根据正向清单涵盖的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志愿服务等8大类32项得分,并按照负向清单明确的违法失信、陈规陋习等6大类18项扣除相应积分,将治理任务转化为可量化指标。
为了让积分更加公平公正、清晰透明,大同区组织成立了“村(社区)两委+网格员+新乡贤+志愿者”积分管理小组,推行“网格初评—村社审议—乡镇复核”机制,积分获取、兑换、奖惩全程公示。同时,积极发动退休党员担任积分评议员,负责计算并公示每月积分情况。双榆树乡还创新建立“党员联户积分制”,党员每带动10户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等活动,可获额外奖励积分。在“党员联户积分制”的激励下,2024年双榆树乡党员领办127件民生实事。
拓宽渠道聚资源,确保积分兑换常态长效
“上个月我用100积分换了5斤有机小米,熬粥特别香!大家参与社区事务的劲头更足了。”居民刘大姐笑着说。
为了让积分兑换有长期稳定的运行基础,大同区以小部分财政资金投入形成杠杆效应,采取多种方式整合资源,确保积分超市有货可换。
大同区还组织各街道(乡镇)发动辖区商户积极参与积分兑换活动,积分不仅能兑换实物,还能兑换服务,群众可凭借积分到指定商户换取相应服务。比如庆葡街道用“养老服务积分”可兑换免费理发、体检等服务,已累计服务300余人次。截至目前,全区81个村(社区)提供生活日用品、米面粮油等物资50多类,洗车、理发、家政等生活服务7类,让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多元化兑换服务,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更加高涨。
“在地里干活时,看到村里需要志愿者助农抢收,扫码报名就能参与,积分马上到账!”太阳升镇村民张大哥边说边展示手机里的“积分通”小程序。大同区依托“同先锋”党建云平台,开发线上小程序,程序页面中“助农抢收”“政策宣讲”“卫生巡查”等活动图标一目了然,每个活动都标注着对应的积分值和报名截止时间,实现活动报名、积分记录、审核兑换“一键搞定”。2024年,全区线上积分申报超5万次,群众办事效率提升40%。
深化积分强应用,“三大转变”彰显治理实效
经过大同区的持续探索,如今积分制早已超越了“兑换奖品”的简单功能,不仅成为党群连心的桥梁纽带,还成为数字治理的新引擎,更带来基层治理的三大转变。
组织力从“单兵作战”变“全域联动”。全区4000余名党员亮身份、领项目,组建81支“党员先锋突击队”。2024年秋收,“党员先锋突击队”帮助117户劳动力短缺的家庭抢收农作物,让党旗在田间地头高高飘扬。在新华村,党员突击队为留守老人安装防滑地砖、更换老化电线。
治理效能从“被动应对”变“主动创新”。双榆树乡“积分+网格”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网格事件处置效率提升60%;八井子乡将积分与“美丽庭院”创建结合,推动庆阳山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文明风尚从“单向灌输”变“自觉践行”。大同镇太平村“积分红榜”开展孝老爱亲典型公示,带动群众争当“好婆婆”“好儿媳”的热潮;双胜村推行“抵制高价彩礼”,如今村里婚丧嫁娶支出下降40%;全区选树116名“积分达人”,形成“学模范、当模范”的好风气。“积分达人”王大哥说:“其实没想过拿奖,就是觉得该搭把手,现在大家都跟着学,村里风气越来越好了。”
从田间地头的助农抢收,到社区楼栋的纠纷调解;从老人手中的养老积分,到青年参与的电商助农,大庆市大同区的积分制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人都是治理参与者、人人都是治理受益者”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积分的“撬动”下,共建共治共享的种子正在大同区这片土地生根发芽,绽放最绚烂的基层治理之花。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