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盐州路街道南关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打造“1450”(有事我来)服务方式,实现服务居民零距离、激活社区邻聚力。
一张红网,打造红色“联盟体”
南关社区党委下设3个网格党支部,有直管党员82名。以社区党组织为中心,以构建“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四级网格化”管理作用,动员老党员、楼栋长、单元长、“红管家”、网格协理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全面排查网格内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民生服务等事项,打造“居安驿站”一张图,实现流动人口“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动态化管理。依托社区警务室,做到常态化管理,提高问题发现能力,形成居民服务最大覆盖。设立“三官一师一员工作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法官+社区+网格+N”调解室,凝聚社区警务室、司法所、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力量,形成党群服务“一张网”,做到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联合司法、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力量,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以“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人民调解+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网格管理”的工作方式,实现社区矛盾纠纷应调尽调。
四支队伍,吹响治理“集结号”
南关社区打造小巷唠嗑队、“老高来说事儿”志愿服务队、“红邻壹家”志愿服务队、“和邻壹家”志愿服务队等4支志愿服务队伍,在充分了解居民的所需所求基础上开展志愿服务。小巷唠嗑队通过入户和在小广场与居民以“唠嗑”的方式,将居民的“大事小情”入账处置,做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老高来说事儿”志愿服务队采取群众自荐、居民互荐等形式,发掘有公心、有热情、有特长、有经验的近邻居民组建“百事帮”服务队和“万家和”调解队,队长由专职人民调解员担任,发挥人民调解员“三熟”(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重点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红邻壹家”志愿服务队通过红管家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情况,及时了解居民关注的大事小情,商议解决居民关心的水电、供暖、物业、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和邻壹家”志愿服务队由社区警务室民警、社会组织负责人、志愿者等组成,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议事协商解决。
五项机制,奏响治理“主旋律”
建立矛盾纠纷研判制度。坚持“小事快速解决、大事协调解决、难事跟踪解决”原则,及时召开矛盾纠纷研判会议,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研究分析,对排查出的问题和诉求,网格员化解不了的上报社区党委,通过每周工作例会和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仍解决不了的及时上报街道统筹县相关部门解决,分级分类调处,做到案结事了人和,确保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党组织牵头建立网格党支部、联合党委、各部门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主动链接社区资源,通过签订共建协议、服务双向认领、在职党员双报到等机制,积极发挥“四级网格化”管理的作用,推动各级各类资源力量进驻社区,共同解决难点重点问题。同时,通过每周1次的社区基层法治联席会议,及时掌握辖区情况。
建立“网格+”制度。将党建网格、综治网格、服务网格、自治网格进行融合一体化推进。按照党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服务供给在网格、资源投放在网格、治理精耕在网格的工作原则,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通过“网格+”制度,解决南环新村巷道下水堵塞和辖区内飞线整治难点问题,对永青苑小区破损墙体和单元楼道进行维修粉刷。
建立近邻解纷制度。坚持“排查在先,关口前移”的思路,打造“近邻串门”入户机制,将近邻编入红盐义警队伍中,通过入户全面排查隐藏的矛盾纠纷风险点,通过综治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受理纠纷化解服务,做到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人帮”。红盐义警巡防队伍帮助采集信息500余条,提供线索2条,化解矛盾纠纷21起。
建立“积分+文化”制度。将积分与文化相结合,通过举办“最美邻里”“最美红管家”“最美社会组织”等评比,给予优秀者积分奖励,树立典型模范。通过板凳会、圆桌会、移动讲堂等形式讲述“身边榜样小故事”,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归零重启,实现服务零距离
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做到日清日结、日清周结,切实把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各项难题逐项“归零”。着眼于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力求组织建设零距离、优质服务零距离、沟通互动零距离,把党的组织体系构建到居民身边、服务网络覆盖到千家万户、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架起了社区党组织居民服务的“连心桥”。
(作者单位分别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委社会工作部、吴忠市盐池县盐州路街道南关社区)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