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网格”精细基层治理 “三张清单”办好民生实事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位于福建省北部,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下辖5个街道、8个镇、3个乡、195个村、28个城市社区。辖区面积33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万余人。近年来,建阳区各社区在深化“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通过推行“三张清单、一网通办”工作法,整合网格资源,做好“民意”“项目”“评议”等“三张清单”,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协同共治的社区治理格局,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情在网中联”,推进实现管理“全覆盖”、服务“零距离”。

问需于民,列出“民意清单”

建阳区各社区聚焦打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圈,以网格化治理为载体,充分发挥辖区各类资源优势,收集形成“民意清单”,做实做细服务工作。

整合网格资源。将28个城市社区整合划分一级网格28个,二级网格121个,三级网格760个,聘用专职网格员30人,兼职网格员760人。深化落实“机关联社区、党建促治理”工作机制、按照“一网格一党支部”的原则,将联建单位联包到网格,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覆盖,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统筹作用,整合党建、民政、城管、综治等部门的基层业务网格,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楼栋长”的组织架构,有效实现多网合一。

搭建畅通渠道。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依托“南平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V2.1”“网格E通”等线上平台,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在“线下”,网格员通过入楼栋、访群众,汇制民情图等,真正做到将居民的需求反馈在网格。

绘制民意清单。各社区将每月5日、15日、25日设立为“听事日”,定期牵头召开“网格议事会”“邻里座谈会”“红色会客厅”等,将群众实际需求经梳理后汇总形成民意清单,共领办并解决民生、民安、民意问题2000余件。

凝聚合力,领办“项目清单”

建阳区各社区通过与社区共建单位、辖区单位、群团组织等联建,形成合力,进一步扩大服务圈,将“需求清单”转化为“项目清单”进行精准认领。

共建式认领。采取“1+X”轮值模式,每季度由一个联建单位牵头召开,进行项目认领、清单销号。如区直单位、街道党工委认领并精心打造暖“新”驿站,为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社区协调资源安装充电桩,满足居民和新就业群体为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如今,共完成道路整治、安装充电桩等项目237项。

点单式认领。开展“解锁微心愿”行动,社区将收集到的310份“微心愿”细化为物质需求、医疗卫生、法律援助、基础设施等不同项目,并列成清单向共建单位等发布,请其按单认领。

专长式认领。梳理网格内各类人员专长建立人才资源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策划公益课堂项目。社区通过与共建单位等协调,实现实验小学开办硬笔书法班、老年大学开办非洲鼓班、鼓艺堂培训中心开办架子鼓班、飞扬拉丁舞培训中心开办拉丁舞班等,共开展公益课堂近300场,不断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

亮星评选,落实“评议清单”

建阳区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支部领办项目,确保群众需求件件有人领、事事有人办。

评星定级。按照“每季度评星,年度进行总评”的方式,每季度定期召集服务对象、居民代表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支部领办项目进行客观“评议”,对群众不满意的事项再议再办,根据群众满意度情况评星定级,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单位接单、定期评单”的网格服务闭环管理机制。

积分激励。推行“服务兑换”机制,量化志愿者公益行为,按季度或者年度进行兑换实物或服务,服务提供者覆盖380名楼栋长、740名志愿者、4600名党员志愿者、140家服务兑换联盟企业,发放《邻里互助储蓄卡》2800本。

如今,建阳区各社区运用项目化模式,策划了一个个项目,通过项目认领、清单销号,把一桩桩民生小事办成一件件暖心事,不断提升居民认可度与满意率。

(戴月兰)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