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不接单,要接车辆靠边停;骑车不逆行,安全送达最要紧;戴头盔才出行,危险时刻更保命……”近日,在重庆(沙坪坝)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润巴渝暖新安全行”活动举行。近年来,重庆市针对新就业群体交通安全问题,坚持从党建引领、问题导向、数智赋能三个维度出发,全方位加强新就业群体交通安全教育,有效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为城市交通安全治理探索了新路径。
党建引领聚合力
筑牢安全“红色屏障”
在重庆这座“8D”魔幻山城,外卖骑手们常常穿行于陡坡急弯之间,手机导航与订单提示的频繁切换让骑行风险倍增。
“导航、订单、催单三个界面不停切换,就像玩三维弹球,在解放碑商圈送餐就像玩‘贪吃蛇’。”从业两年的外卖骑手张军说。
据调研,多数骑手都承认曾边骑车边操作手机,为了赶时间不顾交通规则,去钻“小空子”,逆行、抢行、随意变道等危险驾驶行为也时有发生。订单的时效要求对骑手造成较大压力,陡坡窄巷的独特地形更增加了行驶风险,外卖骑手安全令人担忧。
如何有效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是一大难题。
重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共建、阵地共享、活动共办,推动交通安全教育走深走实。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公安局等16个部门联合出台《重庆市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十五条措施》,明确由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公安局作为市级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委等部门作为市级配合单位,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急救知识等专业培训,及时提供安全提醒,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构建安全护航工作新格局。依托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主动融入交通安全元素,增设交通安全宣传栏、驾驶人自助体检机等设施,把交通安全管理服务工作做到新就业群体的“身边边”“心坎上”。
精准把脉开良方
破解行业“安全痛点”
网约配送员的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对他们而言,缩短送餐时间就意味着多赚钱,“快”则成了他们的第一追求。但不管配送多急,安全送达才是真正的“捷径”。重庆市坚持问题导向,从源头入手织密全链条“安全网”,推动交通安全教育和服务精准落地。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交管部门在重点路段新增骑手临时停车位6100余个,上线“友好地图”,落图定位物业、警务、充电等服务站点2.8万个,多措并举优化配送环境。同时积极与平台企业协商,召开平台企业算法、佣金恳谈会,推动优化考核机制,合理调整配送时限,减少外卖骑手因赶时间导致的交通违规行为。
“有了外卖员专属的临停区域,再也不会因为停车问题跟临街商户拌嘴了。有了‘友好地图’,我们能很快找到送餐的最优路线,节省了不少时间。”外卖员龚希松介绍道。
此外,重庆还注重发挥执法的刚性约束与精准导向作用,筑牢出行安全防线。市交通运输委、市公安局联合相关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6个月的非法营运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违规经营集中整治行动。行动以机场、火车站、商圈、高速公路出入口及群众投诉较多的跨区域线路为重点,通过“定点检查+流动巡查”的立体化执法模式,严查网约车巡游揽客、车辆超员超速、非法改装、疲劳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用好执法这把“利剑”,倒逼从业人员提升规则意识,着力推动新就业群体交通事故率和违法率不断下降。
数字赋能强监管
织密智慧“防护网络”
打开手机里的“小哥来了”应用,屏幕上立刻跳出绿色的“验证通过”标识,骑手平均入门时间从3分钟缩短至5秒钟。为解决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进门难”等痛点问题,帮助他们争分夺秒,重庆市搭建“小哥来了”数字化应用场景,不仅大幅提升配送效率,更构建起新就业群体的数字化服务生态。
除了方便快速通行,“小哥来了”应用还开设了交通安全视频宣传专区和新闻速递栏目,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时时提醒大家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呼吁大家争做文明守法的好骑士。
在智慧监管方面,南川区率先打造的数字监控平台成效显著。该平台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动态监控提醒服务,以数字护航赋能新就业群体。将800辆12吨以上的货车及货车司机统一纳入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货车司机安全行驶、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等制度公约。同时免费安装定位系统装置,通过7×24小时动态监控、智能提醒等服务,实现“人车共管”的安全闭环,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运行以来,该平台司机活跃率达100%,货车保险赔付率下降8%,为行业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在重庆的陡坡急弯间穿梭,新就业群体的每一次“奔跑”都牵动着城市治理的神经。重庆市用党建引领汇聚合力、精准施策破解痛点、数智赋能织就防护网,既回应了新就业群体对“快”的追求,更守住了“安”的底线。当安全成为平台算法里的“必选项”,成为街头巷尾的“暖心提示”,新就业群体才能真正在城市的脉络里安心穿行。
(本报记者 汤珊珊)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