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走深走实

编者按:

随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的持续扩大,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福建省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为总抓手,以改革的思维、系统的观念、融合的方法推进组织体系完善、产业动能激发、新就业群体服务凝聚,推动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持续走深走实,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汇聚强大动能。

新时代“堡垒工程”是福建省福州市委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而实施的一项系统性工程。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以此为抓手,突破传统组织覆盖思维定式,构建起“系统谋划、机制创新、场景赋能”的党建实践新范式。不仅实现党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领导,更将党建效能转化为产业升级、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的强劲动能。

深化改革健全体制

提升组织体系建设新效能

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组织体系建设是基础性工作。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把组织体系建设作为新时代“堡垒工程”的重要任务,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通过健全机制推动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创新破题,有效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坚持把理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机制,作为新兴领域组织体系建设的一号工程,紧扣“管行业也要管党建”,推动市委“两新”工委实体化运转。

2024年11月,福州市调整充实市委“两新”工委委员单位,增补市委金融办、市国资委等与新经济组织关联度高的职能部门为委员单位,并明确各委员单位抓党建的职责,同步建立7项配套制度,构建起“两新”工委抓组织建设的实体化体系。

注重统筹联合,也注重向下贯通。福州市于2025年1月在全市44个街道、129个乡镇全面实现由党(工)委副书记分管社会工作,确保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直达基层。

把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企业纳管和组织覆盖有机协同,推动党组织在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有效覆盖。

在园区及商务楼宇领域,推进“两个覆盖”从物业管理方抓起,形成“物业党建联建”机制;针对平台企业,通过建立平台党组织,实现线上有效覆盖;针对离散型小微企业,依托网格化管理机制,构建“网格党组织+联合支部”的管理网络。形成“区域组建法、平台组建法、网格组建法”三位一体的党建覆盖新模式。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三有”(有固定经营场所、有10名以上员工、有生产经营活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94.1%,重点行业及龙头企业党组织建设实现提质增效。

今年7月,福州市、县(区)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开启新一轮走访企业行动,这是今年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实施联系民营企业“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工作。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直接挂钩100家规模大、影响力广的龙头企业,县级层面联系1300家重点民营企业,乡镇(街道)党(工)委兜底覆盖属地所有“三有”民营企业。

这一举措切实强化了社会工作部门与民营企业党组织的联系。深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办实事,成为社会工作部门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关键内容。

党建引领系统赋能

撬动发展动能升级

福州市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将党组织引领作用作为新兴领域党建标尺,强化制度供给与平台赋能,推动党的建设深度融入职工关怀、企业运营、产业升级全链条,切实发挥引领产业发展实效。

在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党员先锋的作用不限于爱岗敬业,更体现在勇于开拓进取。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有财认为,“企业要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内生动力。”在他的带动下,党员职工以技术攻坚为使命,致力于破解“卡脖子”难题,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公司党委将党建工作融入技术攻坚的主战场,党员骨干带头“揭榜挂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促使公司光储充检超级充电站网络拓展至全国多地。

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引导新经济组织深入开展“二亮一比”(亮身份、亮承诺、比作为)活动,将引导党员技术人才针对“卡脖子”环节揭榜攻关作为重要着力点。全市共设立党员先锋岗1万余个、党员责任区8000余个,涌现出福建省劳动模范林春生、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宋启明等一批党员先进典型。

在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天龙每年“七一”为党员讲授专题党课已成为制度化安排。该企业将党建深度融入生产经营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80%的高层管理人员为党员,核心业务部门骨干团队也都是党员,构建起“党员主力军+党建加油站”的双轮驱动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实现组织融合。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后,将“党建入章”作为新时代“堡垒工程”的抓手,推动3400余名党组织书记进入企业管理层任职,使党组织与管理层形成“共学共商”的常态化决策机制。

实践表明,党建效能的转化呈现显著乘数效应: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技术创新动能,推动企业在新能源等战略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这种“党建+经营”的深度融合模式,正成为福州企业应对市场变革的竞争力要素,形成“组织强基、发展提质”的良性循环。

在福州市长乐区,“组织兴链”行动正全面开展。作为福州新区核心区,长乐区聚焦纺织、冶金等实力雄厚的传统产业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按照“产业关联、供需匹配、便于组织”的原则,组建13个产业链党委,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优势、发展优势。

注重以产业链党委聚合力、优服务,长乐区配套出台若干措施。通过建立“区委组织部宏观指导、社会工作部归口指导,职能部门协同推动”的产业链党建联动机制,形成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闭环体系。创新推出“整链授信”金融服务模式,整合社会资本与政策资源,为成熟产业链量身定制标准化融资方案,有效破解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目前,该模式已在福州市域全面推广,各县(市)区委社会工作部在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因地制宜组建33个县级产业链党委,形成“一链条一特色一品牌”发展格局,实现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协同发展动能。

服务精准情感联结

营造关心关爱氛围

福州市将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纳入新时代“堡垒工程”,以关心关爱为落脚点,聚焦社会服务提效、社会氛围营造、社会治理协同,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党组织凝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在福州市城区的新就业群体暖“新”驿站里,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正使用微波炉加热午饭,享受凉爽的空调风午休。“能歇脚、能充电、能热饭,还有心理热线和‘先锋骑手’奖励,这就是我们在福州的‘家’。”网约配送员池崇注的感慨道出了广大新就业群体的心声。

福州市以“有福之州 新心向榕”党建品牌为纽带,构建起覆盖新就业群体的立体化服务网络。市、县(区)联动打造提升620个暖“新”驿站,通过“15分钟红色服务圈”实现服务半径全覆盖,精准回应新就业群体的民生诉求。

依托驿站阵地,开展的还有“组织找党员、党员亮身份”活动,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自组建以来,坚持把暖“新”驿站打造成为流动党员的报到点,通过开展“回家”“融入”“暖心”三大行动,累计引导600余名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驿站不仅成为流动党员的“红色港湾”,更通过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帮助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提升归属感,形成“找得到组织、享得到关怀、融得进城市”的良性循环。

在市、县(区)两级社会工作部统筹协调下,福州市各领域社会力量与资源纷纷向新就业群体伸出关爱之手。

今年7月3日,福州市鼓楼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城北支行,将全区17个建行网点转化为新就业群体的“服务港湾”。不仅满足新就业群体的基本服务需求,还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反诈科普等活动,助力他们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关心关爱行动并非局限于银行领域。在小区、楼宇、园区等场景,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与支持正凝聚成广泛共识。今年5月,台江区委社会工作部出台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建设工作导则,明确规范友好小区、楼宇、商圈、医院、社区、驿站、商家、物业等“八大场景”的建设标准,聚焦解决新就业群体面临的实际困难,全力营造全社会关爱新就业群体的良好氛围。

今年2月初,在福州市邮政快递行业党委和鼓楼区五凤街道的指导下,福州市敏锦伟业快递有限公司党支部发挥快递员走街串巷的职业特点,为网点33辆快递电动三轮车配备简易式消防灭火器。这一举措既让快递员成为“流动消防员”和社区安全治理的“移动探头”,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提升新就业群体的社会形象。

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可感可及的服务凝聚新就业群体,引导他们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牵头下,越来越多新就业群体入党积极分子与党员携手加入“红骑”等先锋队。他们通过“随手拍”,发现路面破损、消防隐患共计300余处。

近年来,福州市新就业群体中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王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廖发根、全国最美货车司机刘启兴等先进典型。“爱城爱民、热情热心、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在车轮的滚动中传递。

从“两个覆盖”让组织根系深扎,到“百千万工程”推动组织体系联动;从关键岗位上党员先锋攻坚破难,到议事决策里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从暖“新”驿站营造温暖场景,到“一岗双责”开启治理新篇,福州市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正通过体系化推进、场景化落地、人性化服务,不断增强党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让党旗在新兴领域高高飘扬。

编辑手记

福建省福州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实践,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党建的创新活力。其核心在于突破传统思维,以系统化、场景化、人性化的路径实现党建与发展的深度融合。

机制创新破题。通过调整“两新”工委架构、明确职责分工、下沉基层力量,构建起“管行业也要管党建”的实体化体系,破解新兴领域党建“谁来管、怎么管”的难题。覆盖模式的灵活创新则确保了党建触角的广泛延伸。

党建引领发展。将党的领导融入企业发展各环节,推动“党建入章”与“双向进入”,产业链党委的实体化运作,为企业发展领航定向、赋能助力,通过资源整合,破解中小企业发展瓶颈。

服务凝聚人心。以暖“新”驿站和友好场景为载体,将对新就业群体的服务转化为他们的情感认同,助力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切实感受到温暖。

(本版内容由福建省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