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汉平原的湖北省钟祥市,每天有千余名外卖骑手穿行于38条主次干道间,日均配送超过4万单。为了真正解决外卖骑手的急难愁盼,钟祥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房产服务中心组建“骑行体验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沉浸式调研,由此催生出“提供一顿实惠的餐食、打造一处歇脚的驿站、设计一条清晰的送餐路线”服务,为外卖骑手设计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让每一餐都从温暖出发
清晨,外卖骑手芦宝华走进挂着“骑手高赞餐店”标识的早餐店,8元一份的加蛋牛肉面正冒着热气——这是钟祥市“骑手高赞餐厅”带给他的清晨慰藉。
为进一步提升餐饮服务质量,优化骑手配送体验,钟祥市通过构建多维度数字化评价体系,结合平台订单数据、消费者反馈等信息,精准筛选优质餐饮商户,形成特色鲜明的餐饮服务品牌矩阵。发动骑手群体在就餐的同时担任“体验官”,从出餐速度、餐品分量、性价比三个维度对餐饮商户进行综合评价。
为实现“骑手高赞餐厅”动态管理,钟祥市出台《钟祥市“骑手高赞餐店”管理制度》,从挂牌条件、挂牌程序、挂牌期限和优惠标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建立科学量化的“骑手满意度评价体系”,将骑手满意度、出餐速度、卫生标准三大指标进行数据化建模,通过加权计算生成动态评分。
今年上半年,13家认证餐店日均服务骑手200人次,骑手午间就餐时间大幅缩短。商户也从中受益,因骑手高频光顾带来的流量,吸引了更多市民关注,部分商家营业额明显提升。
送餐途中的“红色港湾”
送餐高峰期过后,一处安稳的休息地成为骑手的“刚需”。锚定新就业群体“歇脚难”问题,钟祥市委社会工作部创新打造“3+N”暖“新”服务矩阵,以三级驿站为“骨骼”、多元服务为“血脉”,构建起覆盖全城的暖心服务网络。
在三级驿站体系建设中,皇庄街道“暖心驿站”、郢中街道“莫愁驿站”和莫愁村红色商圈“小哥驿站”这三大旗舰驿站树起服务标杆,不仅配备饮水机、急救箱等标准化设施,还统筹多方力量,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开设食品卫生、法律普及、就业政策、文明礼仪、应急救护、政务服务等系列培训课堂,开展节日慰问、免费体检等关怀活动,成为示范服务样板。24个社区级标准驿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提供饮水供给、无线上网、纳凉取暖、餐食加热、临时休息、手机充电、受伤急救、读书阅览、民情收集、政策宣讲等十项暖心服务,确保服务品质始终在线。100个微型站点创新联动城管驿站、零工驿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现有服务站点,拓展物业服务中心、商圈超市等社会资源,形成“一公里服务圈”的毛细血管网络。
“这个驿站就像城市里的充电站!”外卖骑手姚静的感慨道出奔波者的心声。如今,钟祥市的驿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休憩场所,更成为凝聚党心民心、传递城市温度的精神家园。
护航配送“最后一百米”
走进钟祥市洋丰·地高上上城小区,一系列贴心设计正悄然改变着外卖骑手的工作图景——骑手专用通道畅行无阻,楼栋分布图清晰明了,温馨的“暖新驿站”传递关怀。
为解决骑手们反映强烈的配送“最后一米”难题,钟祥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多部门深入调研,在骑手配送集中的小区试点建设“骑手友好型”小区。
“以前送餐得在小区里兜兜转转,现在有了配送示意图,5分钟就能送完一单!”美团骑手常鑫指着小区大门墙上的地图感慨道。
钟祥市委社会工作部计划年内在城区推广建设30个“骑手友好小区”,同时还将推行“城市共建者”积分制度,引导新就业群体当起不雅行为劝导员、社情民意收集员、文明新风宣传员、平安社区巡逻员,切实提高他们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外卖骑手是城市运转的重要力量,我们通过‘起点—途中—终点’的全链条服务,既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也提升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钟祥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夜幕降临,骑手们依然奔波在城市街巷,暖“新”驿站里那一张张心愿贴,正是城市文明最温暖的注脚——让每一个为生活奋力奔跑的人,都能被看见、被尊重。
(本报通讯员 李汉祥 黄斯)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