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居民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聚焦小区基础设施薄弱、物业矛盾纠纷化解难等问题,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精准施策、分类治理,构建公开透明、开放参与、信义为本的治理共同体,为居民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以前社区治理的相关工作分散在多个部门,党委社会工作部通过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各方治理力量拧成了一股绳。通过融合共治,桂东三巷不仅拆掉了‘围墙’,更卸下了居民多年的‘心墙’。”新都区桂湖街道桂东社区工作人员感慨道。

桂东社区桂东三巷街区由原单位家属院、破产企业小区、公租房、“三无”院落等9个分隔封闭性院落构成,不同院落之间被围墙分割,但都存在着基础设施老化陈旧、物业管理缺位问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住建局联动街道、社区,广泛收集居民诉求,形成《桂东三巷街区策划设计方案》,将9个封闭院落拆并为1个共享片区,聘请物业服务企业采用“共享式物业”连片统一管理,片区整体物业费缴纳率达90%以上,物业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小区投诉量大幅下降。

为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汇聚合力,新都区实施“123双百计划”,联动相关职能部门、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健全社区治理支持体系,建立区—街道两级社区治理支持中心,组建专家团队、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3支智库团队,实施社区治理人才“百人计划”,在100个矛盾突出的社区开展结对共治,构建起横向联动、纵向到底的社区治理工作体系。

新东社区鸿运小区安置了9个村、448户居民,一度面临邻里关系淡漠、违章搭建多、噪声扰民等突出问题。2024年,6个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组成的攻坚小分队,深入鸿运小区,打造“大榕树议事厅”、巧治电动车飞线等多项举措,创塑“鸿儒议事协商”品牌,实施道闸增设、绿化提升等微更新项目21个。“共同的家园”意识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鸿运小区逐渐焕发新生。

“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计划,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和专业社工共同成长、双向奔赴,我们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各取所长、相互赋能,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服务。”一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说。

为深化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新都区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为目标,引导34名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组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参与基层治理,联动新都社区发展基金会等32家共创单位,针对重点问题小区组建20个攻坚课题小组,开展“社区党组织+治理顾问+专业社工”结对共治,靶向解决物居纠纷、基础设施补短、安全隐患整治等24类问题,推动问题小区从“对立博弈”到“互信共赢”。

“通过‘院落焕新’,我们因为家园的事聚在一起,一起商量方案、一起动手改造,真正当起了小区主人。”桂中社区南河湾小区居民说道。桂中社区发动居民自主筹款,开展议事亭修建等微更新项目,推动小区蝶变升级。

新都区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旧、维修基金匮乏等问题,开展“院落焕新”行动,以“居民定项目、小区筹资金、社区链资源、社会齐参与”为原则,面向全区28个小区试点实施“院落焕新”,搭建多方议事协商平台共商焕新方案,引导居民全过程参与项目决策、实施和监督,通过居民筹资和基金匹配方式,落地电梯加装、非机动车棚修建等61个微改造项目,用“小资金”撬动“大民生”。

(本报通讯员 刘鑫)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