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者迎来“融入式安居”

“买鲅鱼的预备弄么饭歹啊?”“我后晌的包鲅鱼馅古扎给儿了歹!”在山东省荣成市那香海社区集市,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的张阿姨用半生不熟的荣成话和摊主打趣,引得周围人会心一笑。谁能想到,半年前她连“头晌、下晌还是后晌”都听不明白,出来买东西时只能和商家面对面“干瞪眼”。

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每年夏季都会迎来如迁徙“候鸟”般的旅居者。荣成市以“筑巢引凤”的治理智慧,创新实施“文化融心、治理融力、服务融情”,将“异乡客”的居住痛点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创新支点,让旅居新市民在服务中感受“巢暖心安”的荣成温度,逐步实现从“季节性旅居”到“融入式安居”的治理升级。

针对让不少旅居新市民犯难的胶东方言,荣成市创新组建110余人的“胶东文化导师团”,在7个旅居社区开设“方言微课堂”,把日常用语编成情景短剧,再配上手绘的漫画注释,让旅居新市民尽快掌握胶东方言。

“方言课堂像文化派对,学完方言还能跟着本地师傅学做山东花饽饽。”张阿姨翻开图文并茂的《荣成方言手册》,上面记满了南北文化交换的笔记,西安退休老师教唱歌,武汉师傅教做热干面,形成了“方言换文化”的独特互动。

语言通了,心就近了。近几年,荣成市投资670余万元,在各社区周边建设28处公园、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傍晚的健身广场上,新老居民共舞渔家秧歌的场景,成了文化融合的鲜活注脚。

“王爷爷,您预约的理发服务到啦!”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小林挎着工具箱敲响房门。在凤舞社区,由旅居和本地居民共同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每天穿梭在楼宇间,为高龄老人提供代收快递、上门维修水电等服务。

为了让旅居新市民安居,荣成市搭建“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小区党小组—党员先锋户”四级组织体系,本地党员志愿者组成“融城帮帮团”,为旅居新市民提供房屋托管、政策咨询等服务,同时引导组织130余名“旅居党员”主动认领矛盾调解、文化传播等岗位,带动旅居新市民参与社区治理。

在南京老党员陈先生看来,“旅居党员先锋岗”让他找到了参与社区治理的支点,他通过线上线下收集治理建议43条,推动解决路灯改造、电梯维修等27件民生事。

针对旅居新市民“来前操心、住时担心、走后忧心”的痛点,荣成市推出“归巢前清洁消杀—居巢时随时响应—离巢后设备检修”全周期托管服务,让旅居新市民无论何时归来,都能推开家门见温馨。

来自南京的孙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她离荣期间,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每月上门检查水电,台风天还额外加固门窗;归巢前,她只需微信预约,就能收到包含新鲜蔬菜和应急药品的“暖心礼包”。

“好服务就是最好的招牌。”精细化服务催生了“口碑效应”。这种效应更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荣成市不断完善旅居社区周边配套设施,创新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推出“旅居专属消费券”,联动商户举办促销活动。依托“旅居企业家资源库”收集优质投资线索200余条,成功推动20个项目落地生根,让“安居—消费—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本报通讯员 刘朋日)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