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焦三优化” 点燃基层治理“志愿引擎”(工作实践)

刘雪慧 戈丹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以“三聚焦三优化”创新实践,将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激活覆盖全域的“志愿引擎”,推动“4+N”服务体系纵深发展,形成“一街一品、一社一特色”的精细化治理新格局。

聚焦体系升级,优化全域管理模式

延伸触角,激活“神经末梢”。在各社区志愿服务站实现实体化、标准化运行的基础上,将服务触角精准延伸至商务楼宇、快递网点、外卖配送站等新业态企业聚集区。打造“未央驿小家”等集休息、学习、议事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服务阵地80余个,为新就业群体构筑温馨“避风港”。选聘新就业群体担任网格志愿者,通过“随手拍、随手报”排查隐患、收集诉求。

双轨融合,驱动智慧管理。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管理模式。线上依托“志愿云”“中国志愿服务网”等平台,实现对全区17.3万名志愿者、716支志愿服务队的动态管理、服务需求的智能抓取与精准匹配。线下夯实“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架构,融入未央区“五链融合”治理体系,联动楼栋长、网格员、治安协理员、民警、业委会成员等力量,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确保指令畅通、响应迅速。

制度保障,确保持续活力。制定并推行《西安市未央区“4+N”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持续完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与星级嘉许制度。创新实施“时光储存站”项目,鼓励年轻人及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参与社区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储存的“时光”可在社区养老服务站、助餐点、社区学堂等平台灵活兑换,包括日间照料、营养餐食、书法绘画等特色服务或兴趣课程,提升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与内生动力。

聚焦人才培育,优化专业力量配置

筑基强基,提升服务能级。在全区50个试点社区实施“专业社工+志愿者”双技能融合提升计划。围绕社区需求,举办系统化、场景化培训,孵化培育出具有较强组织协调和专业服务能力的志愿者骨干470余名,使其成为扎根社区的“种子”力量。

实战淬炼,检验培育成效。在老旧小区改造、物业服务领域专项整治等重大任务中,组建“青年突击队”“银发智囊团”等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通过参与社区治理重点工作任务,在实践中学习、在服务中成长,逐渐成为社区居民信赖的治理力量。

专业赋能,发挥示范效应。张家堡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设计的“解码专业志愿服务成长密码”系列培训课程,为志愿者提供清晰的能力进阶路径。徐家湾街道探索形成的“专业赋能、多方共治、双轮驱动”治理模式,有效破解了社区资源分散、服务力量不足的难题,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聚焦项目提质,优化民生服务效能

精准把脉,推行“三单”机制。推广“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三单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实现精准供给。创新开发“15分钟应急志愿服务圈”等项目,聚焦居民身边“关键小事”,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充电桩安装、高层住宅电梯维修、楼道适老化改造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1200余件。

链接资源,提升服务品质。积极引入高校智库、社会组织等优质专业资源,打造“法律明白人”“健康守护人”等特色志愿服务队,累计提供心理疏导、矛盾调解、健康咨询等专业服务超1.2万次。

品牌辐射,涵养文化生态。精心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志愿品牌项目。“非遗匠心坊”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社区,教授剪纸、泥塑等传统手工艺,守护文化根脉;“未央区应急志愿培训学院”面向公众系统传授防灾减灾知识与技能;“西安少年小记者公益课堂”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均为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