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遇上居民的急难愁盼,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上海市杨浦区委社会工作部以长白新村等街道为试点,创新推出大学生公益“社群官”计划。在这里,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发挥策划和管理等方面专业优势,搭建起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框架,大学生们用青春与才智,为其注入鲜活的动力,共同开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入发展的“杨浦实践”。
“这个插排不能同时插这么多大功率电器,容易过载发热”“碰到电器火灾,千万不能直接用水泼,要先切断电源”……近日,在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科普课正在进行。
讲台上的“科普官”,是来自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学生们。他们把用电原理、消防知识和科学护眼技巧,变成通俗易懂的“生活指南”。这正是大学生公益“社群官”计划——“安全护航·暑你同行”亲子安全营项目的一次生动实践。
“以往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虽精彩,但存在碎片化、难以沉淀的问题。同时,如何让居民从单纯的‘被服务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也是社区一直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杨浦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中,来自“志愿杨浦”赋能工作室、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了试点社区的志愿服务项目策划。他们的介入为这个难题寻找到破题点:公益“社群官”大学生利用专业特长,成为社区兴趣小组的发起人,在社区发起智能应用、健康养生、摄影、读书等兴趣社群。同时融入社区现有的社群,担任培训师、策划人、领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共生活。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具有发现、整合和链接资源方面的优势,以‘社群’为抓手,打通了从兴趣入手吸引居民的路径。大学生用创意和活力去孵化培育属于居民自己的组织;社区居民也有了家门口的公共生活平台,双方的社交需求、志愿体验感和社区归属感都更好。”杨浦大学生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张磊说。
如何让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志愿者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长白新村街道制定《长白新村街道大学生公益“社群官”支持计划参与指引》,给出破题路径。
在策划亲子安全营时,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日常走访中捕捉到了“夏季用电安全”这个需求点。他们通过前期的需求调研,梳理现有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分析供需匹配,明确服务目标、服务人群和实现路径。还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志愿者招募管理、培训、激励反馈等,指导如何组建兴趣小组、如何设计互动环节,确保项目能顺利落地、有效运转。
瞄准社区的需求“靶心”,拥有专业特长的大学生可以实现精准对接:复旦大学计算机创新学院学生为居民修好十几台电脑;上海体育大学学生进社区手把手地教老人“八段锦”的每一个动作……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联动志愿者形成“需求发现—项目设计—专业赋能”闭环,让志愿服务不再是“漫天撒花”,而成为“精准滴灌”。
不仅如此,大学生公益“社群官”还计划将“组织活动”拓展为“培育组织”。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发现和培养社区能人、兴趣小组的骨干,是大学生“社群官”重要任务。在使用智能手机培训中,引导学员成立“老友学习俱乐部”;在康复训练服务后,鼓励积极分子组建“老伙伴关爱服务队”……在各类活动中,大学生从主导者逐渐变为陪伴者和支持者,持续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
(本报通讯员 王宏玉 张磊)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