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新星” 新兴领域党建的襄城实践

贾金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委社会工作部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两新”工委作用,全力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创新。以举办“襄新星”品牌发布暨党建故事展演活动为标志,着力构建“党建品牌强引领、全域覆盖强根基、产业链赋能强发展、融合共进强治理”的新模式,不断探索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新路径,努力形成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的党建工作格局。

“襄新星”,品牌引领强党建

品牌设计有新意。党建品牌创建可以更好地发挥新兴领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能更好地激发新兴领域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强工作合力。为此,襄城区着力创建新兴领域党建品牌,从品牌命名到标识创意既要体现党的领导,又要有地域特点。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品牌名称定为“襄新星”,寓意襄阳市襄城区不断探索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引领襄城区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事业不断迈向新高度。品牌标识是圆形图章结构,创意设计上把襄阳市市花紫薇花瓣、五角星、襄阳古城昭明台融为一体,不仅深刻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与和谐的精神内核,也象征着社会各界力量紧密相连与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

故事展演打动人。2024年国庆节期间,襄城区在襄阳古城的网红打卡地管家巷广场举办新兴领域“襄新星”品牌发布暨党建故事展演活动,吸引了当地数百名群众和游客驻足观看,一些群众还积极参与新兴领域党建知识互动问答环节,现场欢声笑语不断。12家新兴领域的党组织用快板、三句半、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各自的党建工作亮点。有网约车党员司机深夜发现乘客钥匙遗忘在车上,驱车80公里免费送钥匙的感人事迹;有年轻的党员夫妇回乡创办新兴农业企业,不仅富了一方百姓,还发展成为湖北省重点龙头企业的成功案例;有商圈党委一心为商户着想,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利的故事等。在这场别开生面的党建故事展演中,新兴领域的党员们讲述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让群众深受触动,拉近了党群关系,也让“襄新星”品牌真正融入人心。

多措并举强基层。为了让“襄新星”品牌根植基层,襄城区为北街商圈党员先锋队、网约车党员先锋队、行业协会党员先锋队、网约配送员党员先锋队、余家湖工业园区党员先锋队、人力资源党员先锋队等六支新兴领域党员先锋队授旗,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2024年8月,襄城区首期新兴领域党建示范培训班成功开班,课程内容包括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党建创新方法等。参与的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通过系统学习,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显著提升,成为基层党建带头人。如今,新兴领域党建示范培训班已经成为党务干部的成长平台,“襄新星”品牌也在基层党员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铺网格,全域覆盖强根基

完善组织体系。襄城区围绕“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活动,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的理念,着力推动新领域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通过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在全区2000余家新兴领域企业与组织中建立了235个党组织,并派出105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对党组织未覆盖的企业与组织加强党建工作指导。通过推进“两个覆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渗透到每个企业、组织和群体,为全区党建工作的高效落实提供了坚实支撑。

开展暖“新”行动。2024年7月,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人社、商务等职能部门,整合红色驿站、户外职工爱心驿站、零工驿站等,对外开放86个“清凉驿站”,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纳凉休憩场所和防暑物资,将党组织的关怀送到一线。这只是襄城区开展暖“新”行动的一个场景。通过在暖“新”驿站设立心理咨询室、在商圈推出新就业群体购物打折活动等方式,不仅让新就业群体有收获,更进一步提升了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

力促“三圈”融合。在北街商圈,襄城区创新实施“党建圈、服务圈、经济圈”三圈融合模式,通过商圈综合党委,激发商圈党建活力。推行“党员示范岗”评选活动,党员商户亮明身份,积极争当“诚信经营户”,成为引领行业诚信经营的表率。商圈党委推出365天“不打烊”服务,拉近党组织与商户的距离,实现党建和经济的互促共进。

抓党建,产业链赋能强发展

党建联盟助力协同发展。襄城区在化工产业链上牵头成立了党建联盟,以泽东化工为链主企业,联合链上企业建立产业链党组织,通过“红色联谊”“共建共创”等活动推动企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党建引领,产业链上下游就近配套,使襄城区化工产业链出现了逆势上扬,2024年产业链产值达107.9亿元,同比增长14.7%。党建为企业带来发展新动能,使产业链联盟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联建基地筑起安全防线。在襄城区余家湖化工园区,襄城区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建立“党建联建基地”,定期开展联合支部主题党日、参观见学、“站企联动”综合演练、安全理论知识培训,全面提升链上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党建与安全管理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企业发展,更让企业始终守住安全底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安全”模式。

人才聚力提升链上动能。充分发挥区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和区“两新”工委的人社、科协等成员单位作用,聚力发力、协同配合,增强产业链及新兴领域企业的发展动能。襄城区成立襄阳市首个“人力资源集链服务站”,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为企业提供全要素、“一站式”服务。成立襄阳市首个园区科协,链接专家资源,先后建立了省化学化工学会专家服务站、省老科协技术创新指导服务站,并两次邀请武汉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深入企业现场解答技术难题,对下一步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带领链上企业多次赴武汉、南阳等地招才引智,在湖北省“春暖荆楚·助鄂企航”专项招聘会上吸引众多青年人才,满足了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2024年,链上企业新增就业人员477人,园区重点企业共引进博士1人,硕士36人,大专以上毕业生202人。党建带动人才招引,推动企业和产业链的共同发展,为产业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创和美,融合共进强治理

智慧平台让社区治理质效高。襄城区创新“智慧社区”平台,新就业群体通过平台的智慧社区“随手拍”功能,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及时上报社区,形成“发现―汇报―处理”流程闭环。今年以来,新就业群体利用智慧社区“随手拍”功能,上报50多件各类事项,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件,内容涵盖劳动合同、试用期工资纠纷等。该模式不仅增强了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也为社区提供了高效的治理手段,形成党群合力共治的良好局面。

文化活动让红色基因润人心。襄城区依托产业链和商圈,积极推动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泽东化工公司“红民馆”党建平台,定期播放党建宣传片,让红色精神走进职工心里;北街商圈“小哥加油站”是全省党建学习的标杆,截至目前,接待观摩团600余人次。党建文化的浸润让党员和职工更具凝聚力、使命感,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温暖人心的红色家园。

多方共治让暖心服务延触角。在襄城区的闸口社区,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社区设立“闸口调解室”,由网格员、新就业群体代表和社区代表共同组成调解委员会,主动化解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居民矛盾、商户纠纷等问题,做到“小问题不出门,大问题不出社区”。这一贴心服务不仅增强了新就业群体的成就感,也为共建和谐美丽社区提供了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新样板。

(作者系中共襄阳市襄城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