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道路难行,让干部感受到一些小区内部道路设计不合理、定位偏差带来的不便;暖“新”驿站使用率低,让干部认识到布局不合理导致的资源浪费……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多地党委社会工作部门以沉浸式调研为抓手,在角色转换中找准民生“痛点”、摸清问题“病根”,最终开出精准“药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和田市委社会工作部,与快递行业第一联合党支部等共同开展“今天我是快递员、外卖骑手”主题党日。党员干部分为7组两批次深入快递站点、外卖配送站,通过沉浸式调研,体验快递员、外卖骑手的日常工作,感受新就业群体的酸甜苦辣。
“系统派单看似智能,实际要兼顾商家出餐速度、交通路况和客户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超时,差评压力比想象中更大。”参与沉浸式调研的和田地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程青青感慨道。
参与体验式调研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秦德强有着同样的感悟。在体验外卖配送时,他不仅要与时间赛跑,更要应对老旧小区定位偏差、顾客地址备注模糊等难题。“‘最后一公里’的障碍,让骑手的每一次配送都像一场挑战。”秦德强坦言,只有真正穿上骑手服、踏上送餐路,才能读懂这份职业的辛苦。
唯有亲身体验,方能精准施策。
“现在进电梯能实时联系顾客,在地下车库也能一键提交订单,超时投诉少了很多!”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历山街道城北社区印象新天地小区,外卖骑手郑晓波指着手机满格的信号栏,对完成改造的小区网络连连点赞。这一变化,源于一次“角色转换”的体验式调研。
沂源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高和明注册成为某平台兼职外卖骑手,亲历了外卖骑手最头疼的问题:部分住宅小区地下车库和电梯无网络信号,导致无法及时点击“送达”,甚至因超时被扣罚。对此,沂源县委社会工作部积极与县住建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通信运营商及物业服务企业协商研讨,共同推动解决“信号盲区”问题。最终,技术团队采用“分布式信号增强设备+5G微基站”方案,对封闭区域进行网络补强;3家物业服务企业承诺为设备安装“亮绿灯”。“坐办公室想破头,不如流身汗找答案。”沂源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张宁表示,这种“角色转换+技术破题”的调研模式将持续深化,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关键小事”。
日前,云南省普洱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动市级行业党委以及工青妇等单位开展了首轮“换位体验”专项活动,12名机关党员干部化身成为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建得这么好,为啥没人来?”在普洱市思茅区新落成的“云岭先锋新家园”,普洱市委社会工作部干部秦泓深望着空荡荡的大厅发愁:“希望通过这次换位体验活动能够弄清楚原因。”通过接单、取餐、送餐的全流程参与,以及和外卖骑手的深入交流,他找到了答案:“驿站离商圈送餐核心区太远,绕路来这儿歇脚,时间耗不起。”“充电桩不够用,电瓶车经常排队等待充电,耽误不起。”“我们下班时驿站也关门了。”……这些“心声”直指问题根源。
为此,普洱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动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制定加强“云岭先锋新家园”服务阵地建设的若干措施,计划整合资源在每个县(区)建设1个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云岭先锋新家园”。
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多暖心举措也接连落地。和田地委社会工作部制定《骑手友好社区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建立“暖新驿站”“小哥驿站”180个,着力破解“门难进、车难停、路难找、电难充”的难题,推动实现“有地歇、受关爱、能融入”。沂源县推行“安家”工程,协调2个网约配送站点入驻社区;在城区新增了8家“骑手友好食堂”,提供优惠套餐和延长就餐时间服务。
当干部的外卖箱里装过被拒收的餐盒,制定的政策就多了几分包容;当党员的快递车丈量过坑洼的背街小巷,出台的措施就添了几分精准。这种沉浸式调研,正在把一个个“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实事”,让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在细微处不断升温。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