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据介绍,我国连续十五年举办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五个一”等项目累计覆盖20余万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和5700余个社区,广大残疾人走出家门,就近就便参与文化活动。
文化体育是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对于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期间,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向残疾人开放,提供无障碍服务。组织残疾人融入社区,参与全民阅读,通过特殊艺术基层巡演、“送盲童一本书”等项目,让优质的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是残疾人及其亲友通过分享康复经验,接受康复知识、技能培训,增强自我和家庭康复能力的一种康复服务形式,也是新兴的康复服务形式。
全国自强模范、北京市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唐占鑫便是实现残疾人自助互助的代表。在前不久国新办举办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唐占鑫介绍,通过成立北京市第一家由残疾人服务于残疾人的“希望之家”,为9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生活重建服务,还将自助互助的经验进行推广,孵化了50多家助残社会组织。
为发挥残疾人主体作用,创新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加强社区康复,推广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并将其列入残疾人健康和康复服务重点项目。2023年11月,中国残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展中途失明者、中途失聪者、脊髓损伤者、成年智力障碍者及亲友和稳定期精神障碍者等五类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工作。截至目前,这项服务已初步展开,各地选择确定了上千家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培养骨干师资7719名,服务各类残疾人11.85万名。
另据发布会信息,“十四五”期间,残疾人就业规模稳中有升。全国已经就业的残疾人达到了901万,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累计达到231万。通过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2022-2024年),完成164.8万的新增残疾人就业,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进入互联网平台等新业态企业,一批残疾人技术能手在国内外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马雨山)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