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居民共治“幸福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近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新区广惠街街道福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牟划未来、共治同行”为主题的2025年中牟新区社区多元力量推介展示会举行,这标志着该区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提升社区服务效能迈入新阶段。2024年以来,中牟新区以创新机制为纽带,着力构建和织密多方主体参与的“居民共治圈”,推动社区治理力量从单一转向协同,汇聚商企、居民、物业服务企业、高校、新就业群体等各方力量,在39个城市社区共绘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同心圆”。

社会力量“入圈”

赋能阵地服务升级

面对社区活动用房不足的共性挑战,广惠街街道桃李社区党支部创新实践共建共享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入圈”。

桃李社区党组织书记马彦杰介绍:“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统筹协调,通过资源置换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党群阵地建设,实现零投入、高效打造,真正把服务空间建在居民身边。”福顺社区则通过“资源整合、以用代建”模式盘活闲置空间,将艺术团体、高校等引入“共治圈”,运营咖啡烘焙等业态,形成“服务引流、业态互补、收益共享”的实践。“能在这么舒适的环境里喝咖啡、品花茶,感觉社区这个‘圈’真温暖!”居民的点赞,印证了这一实践既缓解了社区压力,又激活了阵地“自我造血”功能,显著提升了党群服务中心这一载体的吸引力与实用性,成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温馨港湾。

居民深度“融圈”

点燃自治内生动力

青年路街道水岸鑫城社区的“金口碑调解榜”上,记录着今年由“共治圈”内力量成功化解的67起矛盾纠纷。一支由退休老支书带领的调解队,正是居民深度“融圈”、发挥主体作用的生动实践。

每周三,社区“微客厅”“齐心议事亭”便成为“圈内”议事热点。有着30余年党建工作经验的老书记王国林说:“我们依托‘三色预警’机制,通过‘多方联席议事’平台,邀请各方‘圈内’对话,合力促成和解。”无论是加装电梯还是邻里噪声纠纷,都在居民的协商中高效解决。

目前,中牟新区已培育660余支活跃在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等领域的自治队伍,他们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物业协同“强圈”

构建服务责任共同体

广惠街街道星城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物业服务深度融入“共治圈”,实现从“圈外”服务者向“圈内”协同者的转变。

社区党支部牵头组建“红色物业联盟”,联动居委会、业委会、社会组织和商户代表形成“五方联席会”,定期共商共议“圈内”事务。物业服务企业在安全、环境等方面主动作为,实现责任共担、成果共享。依托此机制,星城物业公司创新“居民点单—物业公司接单—社区督单”服务模式,为老年群体开设“健康小屋”,为亲子家庭策划“周末创客课堂”。同时,搭建“能人工作室”,挖掘“圈内”居民特长,设立共享工具角,引导居民从“圈外”旁观者变为“圈内”参与者。

如今,星城社区环境优美、活动丰富、邻里和睦,物业服务深度协同有力“强圈”,成为中牟新区提升社区精细化服务水平、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典范。

新生力量“扩圈”

延伸基层服务触角

近日,中牟新区一场特别的“党旗下的新力量”网格员聘任仪式上,30余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接过聘书,成为“兼职网格员”,标志着居民“共治圈”实现扩圈。中牟新区通过建设暖“新”商圈城市驿站、推出“乐居中牟”十项服务举措,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圈内”保障的同时,积极引导其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化身政策宣传的“小喇叭”、安全隐患的“巡查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成为穿梭在大街小巷、服务千家万户的“暖心骑士”,以灵活的“流动网格”将“共治圈”的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

从广纳社会力量“入圈”,到激发居民深度“融圈”;从深化物业服务协同“强圈”,到吸纳新生力量“扩圈”,中牟新区精心织密的“居民共治圈”,有效整合了治理资源,畅通了参与渠道,凝聚了共建共治合力,让居民在“圈”内感受到治理效能提升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通讯员 张瑾 孔小元)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