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边疆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会客厅)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近年来,边疆地区加强党建引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维护边疆地区繁荣稳定、长治久安作出贡献。本期我们邀请专家、各地党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围绕“提升边疆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主持人: 于 佳 中国社会工作报记者

嘉 宾: 原 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斯同力嘎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管理学院院长、副教授

      韩俊民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委社会工作部部长

      杨志兴 黑龙江省黑河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甘晓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马 斌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委员会社会工作部部长、州委“两新”工委书记

      刘存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州委“两新”工委书记

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

创新路径

主持人:如何通过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以更好地服务边疆地区基层治理?

哈斯同力嘎:提升边疆地区基层治理水平,发挥人才作用是关键。要通过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与战斗力。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重点加强对青年党员和女性党员的培育,定期组织青年党员参加专题培训班,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建立女性党员发展计划,为她们提供更多展示平台和晋升机会。

完善干部激励机制。设立边疆工作专项补贴,根据地域艰苦程度和服务年限实施动态调整。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提供更高补贴标准;对长期服务的干部给予额外奖励。打通职业晋升通道,明确晋升标准和程序,增强岗位吸引力。通过公开透明的选拔机制,让优秀人才看到发展希望。

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依托各级党校资源开设边疆地区基层治理专项培训班,线上通过视频课程、远程直播等形式进行;线下组织集中培训和实地考察。加大政策倾斜度。提供住房补贴、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打造人才成长平台,构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性循环。

马斌: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德宏州)充分发挥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打出引才、用才、留才“组合拳”,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人才短缺问题。

拓宽渠道“引才”。实施精准化专项招聘,通过开展基层治理专干专项招聘、推行公益性岗位动态招录机制,吸纳基层治理专干、公益性岗位人员;深化定向选派机制,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形成覆盖城乡的基层人才网络。

搭建平台“用才”。依托“万名党员进党校”工程完成党员轮训,同步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题培训,提升干部专业能力;创新“多部门联动、全流程闭环”工作模式,在县(市)设立社会工作和联合接访中心,统筹信访调解等职能,有效破解基层人员不足与职能交叉难题。

强化保障“留才”。通过编制倾斜、严控借调、完善津贴住房保障等制度设计,构建长效机制。组建“银发人才库”和“双语调解队”,形成老干部参与基层治理、民族语言化解纠纷的特色机制。通过实施系统性人才工程,全州实现“人才汇聚—服务提质—治理增效”的良性循环。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主持人:在基层治理中如何通过党建引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甘晓燕: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通过机制创新、党建赋能、文化浸润,推动边疆地区各民族团结融合。

创新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防机制,建立跨区域协作网络,形成边境治理合力。构建矛盾纠纷“三个一排查、三二一化解”机制,建成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推行网格化治理模式,将责任细化到党员个体,实施48项基层减负措施,提升治理效能。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精准掌握社情民意。创新“五级书记夜访”廉政谈话机制,强化党建引领效能;实施抵边屯“四个一”工程,实现抵边屯党支部全覆盖。打造“红领南疆”工程,通过党建提标、治理提质、产业提速、研学提效、服务提升,构建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构建“空间共居、文化共享、经济共荣、社会共治、心理共融”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基层治理。实施“睦邻党建”行动,推动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治理。创新社区教育模式,打造“崇邻聚里”社区学院,通过高校资源下沉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促进民族文化交融。

刘存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探索实施“七共”举措,夯实边疆地区基层治理基础。

阵地共筑。构建“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同步推进“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治理模式。

理论共研。组建民族工作理论研究团队,整合高校专家、机关干部与基层宣讲员力量,开展“理论阐释+实践转化”双轨研究。通过“专家解读+本土化表达”模式,将党的民族政策转化为群众易懂的实践指南。

社会共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居民公约重要内容。组建由党员带头、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参与的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共治的治理格局。

民事共议。打造“伊犁人奶茶会”议事平台,通过党员带头宣讲、各族居民代表共商共议,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邻里共帮。建立党支部统筹协调、居民为主体、各类志愿者共同参与的邻里共帮机制,在互帮互助中增进邻里感情。

文化共融。通过组织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的文化节庆活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发展共促。整合财政、文旅、民族工作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各民族居民收入。依托社区学校开展“文化产业+技能培训”双轨赋能,增加各民族群众培训、就业机会,实现“组织引领发展、发展促进团结”的良性循环。

边疆地区基层治理协同化

与效能提升

主持人: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构建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提升边疆地区基层治理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原珂:在边疆地区构建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必须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组织强化、机制创新、资源整合等方式实现协同治理。

一是强化党组织领导作用,筑牢边疆地区基层治理根基。针对边疆地区地广人稀、民族众多的特点,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通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增强政治引领力。

二是构建“党建+”协同网络,凝聚多方治理力量。整合驻边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组建由边防民警、护边员、民兵等构成的网格长队伍。同时,培育“红马甲巡逻队”等自治组织,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专群结合、平战一体”的治理架构。

三是创新边疆地区基层治理机制,提升矛盾化解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双语调解室”等特色平台。构建“法治宣传+民间调解+边防警务”三位一体机制。同时推广“红色物业”经验,在边境村寨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民生服务快速响应机制。

四是推进“三治融合”,激活边疆地区基层治理内生动力。自治方面,建立“党员中心户+边民互助组”体系,将守边固边责任纳入村规民约。法治方面,打造“移动普法驿站”,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德治方面,挖掘戍边文化资源,开展“最美护边员”“民族团结家庭”等评选。

五是强化智慧治理和应急能力建设。构建边境智慧治理平台。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应急队+民兵突击队”的联动体系,开展边境突发事件联合演练。同步推进“数字兴边”工程,通过电商平台带动边民增收,提升生活水平。

马斌:德宏州通过联建共治、下沉赋能、聚才强基等举措,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筑牢边疆地区稳定发展根基。

在党组织领导下,构建起“党建引领、多方协同、科技赋能”的基层治理格局。强化组织联动,57家“五项机制”成员单位协同发力,突出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作用,建立物业党组织与行业党委,联动业委会、物管会精准服务群众。深化共驻共建,社区推行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并签订共建协议,确保“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落地见效。同时,党组织及在职党员下沉社区服务,带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在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上,以“10联户网格”为基础,划分网格并建立网格党组织。依托“德治e家”平台,构建“一中心、一张网、10联户网格”工作机制,推动“网格”向“网络”升级。梁河县九保乡通过“板凳恳谈会”将议事桌搬到群众家门口,就地化解矛盾;瑞丽国门社区的警地法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涉外矛盾纠纷化解率超95%。通过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德宏州有效破解治理资源分散等难题,为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筑牢了坚实屏障。

韩俊民: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通过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多方力量协同联动,筑牢北疆稳定发展的治理根基。

强化党建引领。选优配强班子队伍,充分发挥祖国北疆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员带头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群众。推动多方参与。推行边境党建“点线面”工作法。“点”上建强以“三代护边员”乌尼孟和等为代表的乡村户护边队伍,以组织固边引领稳边富边;“线”上深化党政军警民企融合共建,将边境线20公里内牧户打造成“堡垒户”,推行“五户联防”,筑牢边境“第一道防线”;“面”上抓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让党旗在祖国北疆一线高高飘扬。聚焦民生需求。持续优化“网格党组织+网格员+楼栋长”的微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与群众参与度;党员中心户扎根草原、贴近牧户,在传党声、连民心、解民忧中架起北疆基层治理“连心桥”;以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为目标,整合苏木乡镇法律资源,探索多方化解举措,切实提升祖国北疆基层治理质效。

杨志兴:黑龙江省黑河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势资源、搭建平台载体,探索具有边疆地区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坚持体制机制作为破题之要。推动市、县两级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构建全覆盖网格化治理体系,形成基层治理“一张网”工作格局。构建六级联动的网格党组织链条和四级城乡网格服务管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向精细化迈进。坚持凝聚力量作为动力之泉。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工作格局。深化军警地共建并联合设立边境一线党员先锋岗、党员警务区,推动市直部门专职网格员下沉网格。组建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联合巡边、文明创建及志愿服务,凝聚联动合力守护边境安全。坚持搭建载体作为连心之桥。聚焦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活动载体建设,在各城区建成“社会组织孵化服务站”及社会工作服务站(室),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提供活动阵地,打造具有边境特色的社区“红石榴之家”,引导社会组织在服务居民生活、强化边民守边固边意识等方面发挥作用,基层治理群防群治力量持续壮大。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