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常态化动员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搭建志愿者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合作平台,促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如何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与百姓生活深度融合?多地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员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队伍的骨干力量,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红色页记录着2号楼邻里纠纷调解情况,蓝色页列着11名老人的购药清单,黄色页标注着3处老化电线位置……翻开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新抚街道新顺社区夕阳红“雷锋代办站”站长关发满的工作手记,里面详细标注着需要为居民代办的事项。这位有着40年党龄的党员,把自家客厅改造成“流动代办点”,窗台上扳手、螺丝刀与血压仪见证着无数次的紧急出动。
志愿服务,党员先行。抚顺市积极探索党员志愿者作用发挥的有效路径,号召党员为居民提供代办服务,打造“雷锋代办站”,推动更多党员争当新时代“活雷锋”,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
为进一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抚顺市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让3万余名在职党员走进社区,开展法律援助、医疗义诊、反诈宣传、政策解读等服务;大学生与辖区儿童结对,开展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科普宣传、困难帮扶等多项服务;退休人员发挥自身专长“以老助老”;鼓励餐饮、医疗、商超、律师等行业机构和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共同参与,让志愿服务逐步走向“多方协作”。
每到周末,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街道帝华鸿府社区都热闹非凡。在来自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组织下,社区老人齐聚一堂,参加合唱、手工、手机课堂、老年棋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破解社区老年人融入难问题,该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带着学生走入社区开展“社会服务项目设计”专业课程。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前期调研评估以及服务项目设计,为社区老人开展个案、小组以及户外培训等服务,精准对接社区老人需求,联动各方资源,协助老人完成心理调适。
暂停接单、去“银发餐厅”取餐、将饭菜送到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裕南街街道东瓜山社区独居老人家中——这是预备党员、网约配送员袁可每天中午的日常。
长沙网约配送员党支部在社区开展主题党日时,得知社区老人因腿脚不便面临就餐难问题。党支部组建“社区侠”志愿服务队,党员骑手主动在配送页面亮身份,带动同事免费为独居老人送餐,探索形成“政府+食堂+平台+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
社区志愿服务的开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为破解居民群众参与度低、资源力量与需求不匹配等难题,黑龙江省鹤岗市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积分机制,通过“以服务换积分、以积分兑奖励”的方式,激发居民加强自我管理、参加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
鹤岗市搭建社区志愿者管理服务平台,实施“一套运行机制、一部管理细则、一张积分卡、一份积分榜单、一场积分兑换”的“五个一”工作模式,让居民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建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分超市,制定《志愿服务积分制考核管理工作制度》,细化兑换标准,明确兑换流程,建立兑换台账,确保积分超市运行常态长效。通过积分超市让利、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群众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服务,实现“奉献—积分—回报”的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于佳)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