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组织党建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一环,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党建引领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发挥新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新社会组织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提供、社会矛盾化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新社会组织自身具有组织形式灵活、人员构成多样、业务领域广泛、资金来源多元等特点,党建工作存在一定不足。聚焦并着力解决好其中几个关键性问题,对于提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至关重要。
着力解决认识偏差问题,强化政治引领。当前,部分新社会组织对党建工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党建工作与其业务活动关联不大,部分从业人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积极性不高。因此,做好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是要强化政治引领,促进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要深化理论武装,结合新社会组织特点,开展贴近实际、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三是要突出价值融合,找准党建工作与服务社会、专业发展的结合点,使党建活动成为提升组织凝聚力、激发成员使命感的重要载体。
着力破解组织覆盖困境,筑牢坚强战斗堡垒。新社会组织普遍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建立党组织存在一定困难。一些新社会组织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也存在党建活动单一、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因此,做好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是要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确保“应建尽建”。二是要建强骨干队伍,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加强党务工作者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与履职能力。制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规范,推进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要强化基础保障,保障新社会组织活动经费,探索共享活动阵地,解决场地难题。
着力应对党员管理教育难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具有流动性强、职业背景多元等特点,教育培训难集中,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难度。一些新社会组织缺乏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因此,做好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是要建立常态化党员排查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摸清党员数量、分布及组织关系状况,鼓励引导“隐形党员”亮身份、转关系。二是要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微党课”、线上研讨等形式加强教育;结合新社会组织行业特点、岗位实际开展党建活动。三是要搭建作用发挥平台,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在业务攻关、诚信执业、服务社会、建言献策等方面走在前列。
着力解决组织定位不准,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一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未能有机融入业务和日常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尚待加强。因此,做好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是要明确自身功能定位,确保新社会组织的政治方向。二是要健全作用发挥机制,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工作思路,通过党建引领,鼓励新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公共服务、公益慈善等领域发挥作用,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三是要完善监督管理和培育扶持政策体系,加强内部治理,引导新社会组织依法治理。
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引导其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