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以灵活就业为主的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这些群体具有工作灵活性强、流动性高的特点,也带来对其了解难深入、服务难精准、问题难解决等问题。为更好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关心关爱服务,做到新就业群体情况有人问、意见有人听、服务有人管、诉求有人办,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以“直接联系”为入手点,创新“136”工作法,即“构建一套包联体系、健全三个‘三必’机制、聚力六个成果转化”,推动实现“以联新促同心、以同心促共治”的“新心相联 同心共治”工作格局,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管理工作。
构建一套体制机制,推动“双包双联”。莱山区积极构建区委“两新”工委、行业党委、街道(园区)党工委包联新就业群体站点,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包联新就业群体从业者的“双包双联”工作机制。选取4个工作业绩突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新就业群体站点作为区级直接联系点,由区委“两新”工委书记、副书记和行业党委书记直接包联,其他站点由街道(园区)包村社领导划片定责,点对点包联,涵盖辖区所有新就业群体站点。在社区,结合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网格员走访商户等工作,整合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等力量,点对点包联新就业群体,与新就业群体建立常态化联系。
创新“三必”工作方法,推动精准问需。针对“直接联系”何时做、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采用“三必到、三必谈、三必问”的“三必”工作法。一是做实“三必到”。包联人员除每月定期走访外,在重要节日活动、群体提出需要时要到达现场,深入一线与新就业群体建立紧密联系,力争成为新就业群体最熟悉的知心人。二是抓实“三必谈”。包联人员要提前制定计划,在联系中做好思想引领工作,面对面将党的政策理论、行业行为规范、暖“新”服务事项与新就业群体谈到位、讲明白,让新就业群体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三是落实“三必问”。制定新就业群体“基本情况清单”“诉求需求清单”“意见建议清单”,问清新就业群体所急所盼所需,及时排查处置风险隐患,为精准服务、联动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聚力六个成果转化,推动行业发展。聚力抓实组织建设,创新新就业群体“发现、发展、发挥、发扬”的“四发”链式工作法发展党员,持续壮大新就业群体党员队伍。今年以来,已有6名新业态从业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聚力助推精准服务,全面推进服务驿站与新就业群体工作站点的“多站融合”工作,近距离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活动的“四送”暖“新”行动,从源头上打破服务的时间、空间壁垒。聚力推动科学决策,开展“暖‘新’征集”专项行动,建设新就业群体人民建议征集直报点3处,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逐条分析研判、剖析症结、拟定举措,将新就业群体的声音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聚力统筹问题处置,整合力量构建“社区—街道(园区)—区委‘两新’工委”三级问题处置机制,推动新就业群体疑难问题分级处置、联动办理,集中解决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进小区难、休息难、就餐难等共性问题。聚力规范行业发展,联合行业主管部门拟定“行业行为规范”“行业文明公约”等,在“直接联系”和新就业群体站点每日例会时,传达给每一名新业态从业者,指导其规范行为、文明从业。聚力参与基层治理,持续拓宽志愿服务渠道、细化志愿服务内容,组建“凤行·轻骑兵志愿服务队”助力基层治理。今年以来,已有270余名新业态从业者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作者单位均为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