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一”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工作实践)

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云南省丽江市全面推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六个一”改革举措,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助推“和美丽江”建设实现新跨越。

“一网清”强治理  “一表通”提效能

丽江市持续优化网格管理,因地制宜科学划分微网格。建立责任体系,明确职责分工,镇街党工委班子成员作为网格联系员全面掌握网格动态信息;村(社区)“两委”成员作为网格长统筹、协调处理问题;专职网格员承担宣传、巡查、调解等职责,自办小事、上报难事;社区党员、村民代表等作为网格信息员协助信息采集、隐患排查及日常走访。通过网格员“三进一巡”(进楼院、商铺、家庭,巡街巷),“四问四访四报告”(问基础信息、急难愁盼、矛盾纠纷、群众关切,访生活冷暖、社情民意、治安状况、民生诉求,报告问题隐患、矛盾风险、特殊群体、疑难杂症),形成“问题上报—分流交办—检查督促—结果反馈”闭环,持续提升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如,宁蒗彝族自治县红桥镇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打造集信访接待、多元调解、法律服务、心理疏导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及“红石榴”工作站、“八二桥”巾帼调解队,构建“分级预警—联动处置—闭环研判”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1%。

按照“建立一项表格准入审批机制、统建一个交办报送入口、建设一个基层治理数据库、形成一张基层填报表格、构建一套技术标准体系”的总体架构,实施“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摸清底数、建立报表准入机制、建设基层治理数据库、搭建‘云表通’平台、上线启动平台运行、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常态化评估考核”等8个工作步骤,形成制度标准和实施路径,并在全市逐步推广使用。按照“人、房、企、事、物”5个重点目标对象,通过回流、归集、共享等途径,整理入库人口数据32.61万条、房屋数据8.91万条、企业数据10.68万条、部门业务数据102万条,持续加强基层全量数据采集归集和动态更新,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用”,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一单明”促规范  “一窗办”优服务

丽江市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市级组建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的工作协调小组,联同市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力量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与推进工作;县(区)组建由县(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实施小组,乡镇(街道)建立由党(工)委书记为负责人的工作专班,以清单形式列明乡镇(街道)履职事项,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全面梳理工作事项,科学编制“3张清单”。66个乡镇(街道)平均梳理工作事项2147项,编制履职事项清单377项,其中基本履职事项128项、配合履职事项130项、上级部门收回事项119项。健全职责准入、协同、衔接三个机制,推进编制统筹管理、岗位优化设置、平台规范建设,强化制度保障,加强监督评估机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探索“党务+政务+服务”工作模式,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把乡镇(街道)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职能职责统一集中到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实现群众进入党群服务中心即可享受“一站式”便捷服务。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无差别综合办事窗口、分领域综合办事窗口等,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全面梳理、公布乡镇(街道)依规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制作“政务服务专用章或行政审批(服务)专用章”,简化办事流程,开展集中审批服务,实现“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减材料”。

“一队管”夯基础  “一站救”保平安

针对基层执法力量分散、权责交叉,基层应急力量薄弱、响应滞后等问题,实施综合执法“一队管”改革。整合多部门职能,组建5人综合执法队,统一配备执法装备,明确56项执法权责清单,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通过审核、评查、协作、评价、调整“五项机制”,打造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立体化执法协作机制,实现从“单兵突进”到“协同作战”的治理效能跃升。

以“543”工作举措,即以人员、资金、物资、场所、职责“五整合”,指挥、管理、训练、值守“四统一”优化,进退、培育、考核机制“三健全”为基础,整合专业消防队伍、“一队一站”工作人员和气象防雹员等多方力量,每个乡镇(街道)组建起一支10~2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在各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综合应急救援队紧密围绕任务需求,全面开展日常备勤、应急处置、森林火灾、水旱等灾害预防及处置,做到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确保防范措施落实到基层,救援行动迅速抵达末端。

(云南省丽江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