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心连心,暖心举措凝聚服务新就业群体

“今天领到工会免费发放的雨衣,还享受了义剪服务,又一次感受到‘娘家人’的贴心。”7月15日,位于美兰区的海口骑手之家举行了“骑先锋·暖蜂行动”骑士节志愿服务活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雨衣发放、义诊义剪、学习急救知识……活动现场,多个摊位有序分布,外卖骑手们排队参与。骑手杨翠领取雨衣后,开心地试穿起来。“从去年加入市外卖配送企业联合工会以来,享受到了不少暖心服务。休息时,有地方歇脚纳凉;需要维权时,能找到专业人员进行法律咨询。工会根据我们的困难和需求,尽全力帮助解决。”杨翠说。

去年以来,海口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强化党建引领,把党的温暖送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引导带动新就业群体积极投身基层治理和志愿服务,为服务保障海南自贸港核心引领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海口市补齐“两新”工委班子成员,健全完善机构设置、会议制度、行业党委管理机制等7项工作机制,成立市级网约车、快递、网约配送行业党委,健全服务保障新就业群体工作管理机制。同时,将“健全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机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列入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压紧压实责任。

海口市琼山区加快推进货车司机群体服务保障工作,包括在桂林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货车司机服务标识牌,引导司机使用社区共享洗衣机、厕所、休憩区;建立“司机需求清单”与“社区资源清单”,动员商户、社会组织、居民志愿者等为司机提供所需服务;组建20人规模的“司机帮帮团”,将关爱融入生活点滴,让货车司机群体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与幸福感。

这是海口市靶向施策,加大关心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力度的生动实践。

海口市出台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相关文件,提出“打造友好社区”等18条措施。全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便民场所免费向新就业群体开放,加快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型社会。

龙华区优化暖“新”服务,在吾悦广场、华润中心等商圈楼宇推出骑手友好“十项行动计划”,新增免费小饼干、茶饮等便利餐食,推出涵盖电车维修点、电池换电站、社区卫生院标识的骑手友好地图等,方便新就业群体按图索骥获取帮助。国贸商圈服务驿站实现24小时开放,让温暖“不打烊”。友谊阳光城、滨海国际金融中心等多个商圈楼宇专门划设外卖骑手停车充电区,有效破解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龙华区广泛动员吾悦广场、万象城、友谊国贸城、滨海国际餐饮商家等20家企业加入“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家”行列,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饮水、临时休息等服务,有条件的企业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每餐2~5元不等的餐食优惠。

聚焦新就业群体长期面临的“休息难、就餐难、保障弱”等痛点,琼山区推进4个骑手友好社区建设,市网约车行业党委打造高铁城西站司机之家等5个特色服务站点,提供热水、洗衣、临时休憩等便民暖心服务。依托商圈楼宇党群服务站点,上线就业招聘信息栏与指导服务,驿站变身“微型招聘会”现场,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再就业需求。

市委社会工作部密切沟通联系新就业群体,开展“我陪新就业群体上一天班”活动。各区、各园区“两新”工委和行业主管部门党员干部沉浸式体验、面对面交流、实打实解难,亲身体验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查摆在服务新就业群体中的短板弱项。4月,市、区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和市邮政管理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班子成员带头下基层沉浸式调研,面对面收集新就业群体关于工作、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等方面诉求,为优化服务新就业群体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打牢基础。

同时,海口市推行新就业群体党员志愿者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熟门熟路”“眼观六路”的职业优势,组建椰城“琼快先锋”“红旗方向盘”等志愿服务队伍,服务保障消博会、琼州海峡旅客过海及高考等重大活动,有效激发新就业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与城市归属感。

(本报记者 赵雪 通讯员 严标再)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