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的是人心 聚的是力量(新兴领域党建)

开展爱心义诊、免费理发等各类服务,组织新就业群体结合实际认领志愿服务岗位……这是江苏省镇江市新就业群体集中报到服务活动现场的一幕。为做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镇江市落实落细暖“新”举措,推动建立全方位关爱体系,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努力把“最活跃地带”打造成“最坚强阵地”。

织密组织体系

“我在外面跑车这么多年,很难参加组织生活,直到三年前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找到我,才让我有了‘家’的感觉。”镇江丹阳市延陵货车司机党支部党员邹槟深有感触地说。

针对货车司机党员难有固定时间、地点参加组织生活的实际,镇江市探索推行行业联建、组织联动、服务联心、党群联手的“四联”模式,着力解决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成立市县两级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建立起“抓行业、行业抓”的党建工作机制,依托基层交通执法部门,按片区成立21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并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推动全市重点货运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为破解新就业群体管理指导难、组织覆盖难、服务保障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镇江市建立起以“‘两新’工委牵头抓总、15个行业党委具体负责、26个成员单位协调配合、56个镇街属地管理、744个村(社区)兜底保障”的五级责任体系,确保每名党员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

服务暖意直达

“您好,您的问题将由12345转接至我们的暖‘新’专员,他们将在线为您解答。”如今,镇江市的新就业群体只要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亮明身份后便有暖“新”专员提供服务,解答新就业群体所关心的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方面问题。

截至目前,暖“新”热线累计受理新就业群体的各类诉求1311件,满意率达99%以上。此外,热线还建立了高频共性诉求的定期研判机制,以便更准确地掌握新就业群体需求。

镇江市积极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围绕新就业群体需求推出“一揽子”暖“新”举措,打造暖“新”驿站、发放暖“新”大礼包、举办暖“新”讲堂、开展暖“新”活动,让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建成“外卖配送友好社区”和“外卖配送友好小区”,解决全市45个小区“门难进”“楼难找”问题;为网约车司机群体提供免费体检,为3197名司机赠送互济互助保障保险;优化升级450余个暖“新”加油吧,实施“小哥医院”“网络主播培育”等130余个暖“新”项目……这些持续、细致的关怀,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尊重与温暖。

共治聚“新”发力

“前两天送餐路上看到路灯坏了,随手一拍发到了社区的‘响应群’,没想到第二天就修好了。”京口区象山街道东城社区的网约配送员李伟说,每当自己“随手拍”的问题得到解决,就感觉特别开心。

象山街道东城社区党总支发挥新就业群体送餐送货途中信息速报的优势,开展“随手拍”活动,建立“马上办”“及时奖”等保障机制,引导骑手边跑单边“扫描”,化身治理“探头”。

治理融“新”,共筑和谐。镇江市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的优势,鼓励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积极上报社区安全、环境卫生等问题,形成“问题发现—社区响应—快速处理—反馈评价”的闭环管理流程。截至目前,引导200余名网约配送员担任兼职网格员、安全监督员,组建小巷“轻骑兵”“宜城小哥”等志愿服务队11支,发现设施损毁、道路安全等问题300余条。选聘30余名优秀网约配送员担任“食安卫士”,通过“随手拍”等方式向主管部门反映食品安全问题60余个。

暖“新”行动,暖的是人心,聚的是力量。新就业群体从被关怀的对象,转变为社区治理的“好帮手”,实现了从“被温暖”到“共温暖”的转变。

(本报通讯员 徐振宸 黄灏)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