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子在志愿服务中找准人生坐标(微光成炬)

“当前枇杷主要是疏果、套袋、施肥,要注意防范虫害……”来自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的志愿者们为枇杷树“把脉问诊”,并实操演示果树修剪“整形”。“以前果树出问题,我们都干着急,上网也查不明白,现在娃娃们来把问题都找到了,还帮我们做农活,今年肯定有个好收成。”果农熊大爷乐呵呵地说。这是重庆市北碚区会同西南大学探索志愿服务校地合作模式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一万余名西大学子参与北碚区假期志愿实训,开展关爱敬老、暑期托管、科技助农等志愿服务1200余场次。

北碚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就近就便、资源共享、共建共赢”原则,构建“共建、联育、同享”协同机制,打造校地合作“兰韵西南,志汇北碚”特色品牌。截至目前,已有超3万名校地合作志愿者,服务超4.2万人次,服务时长突破6万小时。

北碚区委社会工作部与西南大学建立“北碚区委社会工作部+西南大学+N支校地合作志愿服务队”校地合作机制,并计划共建“兰韵西南,志汇北碚”市级志愿服务站点1个,依托镇(街道)志愿服务站点、党群服务中心等活动阵地,成立“校地联合”志愿服务队51支。

线上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志愿山城”,做好志愿者及志愿组织注册,组建站点专兼职队伍;线下整合西南大学志愿服务队、北碚区志愿服务队及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商圈和窗口单位为圆心建“15分钟服务圈”,协同规划3000余平方米功能区域,实现“线上+线下”双重阵地保障。

在北碚吾悦广场志愿服务站点的“学院+”特色服务点单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志愿者崔洪瑞一边为快递员普及热射病知识,一边发放“心灵解压”资料,“暑天送单,要补充盐水,头晕发闷可去‘碚’暖新驿站休息”“每种情绪都值得被看见,如有需要随时来咨询”。同时,北碚区还开设了“周五服务日”站点,定期集中提供便民咨询、应急救助、心理健康等特色志愿服务。持续实施校地合作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如“青春伴夕阳老年课堂”“馨小青助残阳光行动”等27个。

利用校地合作平台,北碚区委社会工作部和西南大学围绕助农助学、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等方面,按群众需求定制清单化服务,结合学院特长、本地志愿服务及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精准派队。截至目前,镇(街道)与学院达成47份意向协议,结对开展定制志愿服务活动1600余场次。

通过“兰韵西南,志汇北碚”品牌系列活动,西南大学学生们入机关学政策、下乡村探治理、融社区助善治。北碚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及西南大学专家组成培训讲师团,围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实操技能开展系统培训,培育“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骨干力量及组织管理人才、项目运营专才,夯实人才支撑。依托西南大学青李空间、北碚社区综合体及各志愿服务站点,举办志愿服务经验交流提升会、案例分享成长会等663场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校地合作协同机制,引导更多学子走出校园开展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并在服务中找准人生坐标,推动‘兰韵西南,志汇北碚’特色品牌从‘服务型’向‘发展型’升级,为北碚高质量发展贡献志愿力量。”北碚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袁锋表示。

(本报通讯员 郑惠文)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