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守护万家灯火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与台风多发期重叠,全国多地正经历一场严峻的风雨考验。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各地闻“汛”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防汛救灾的责任链条拧得更紧,在风雨中筑起一道道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全堤坝。

在这场与风雨的较量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彰显。

在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安置点,党组织不仅为转移群众准备了被褥、食品和常用药品,还有党员志愿者提供心理疏导、代购代办等服务。“凌晨3点,党员干部还在挨家挨户敲门,生怕漏了一户一人。看到他们胸前的党员徽章,心里就踏实了。”古北口镇司马台村村民王得华说。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坚持“党建+防汛”双轮驱动,建立“市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四级包保机制,推动12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防汛一线,明确责任清单,确保防汛任务层层落实。同时,印发《景洪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防汛清单》,在防汛抢险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防汛工作中,“防”字始终是关键。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一支支由乡干部、村干部、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防汛巡查队”活跃在沟壑山梁间。窑沟乡党委在汛前就组建了15支这样的队伍,对辖区内所有河道堤坝、老旧房屋、易涝低洼区展开了“拉网式”排查,在20余处隐患点插上了醒目的警示牌,摆放反光警示桩40余个,为群众规避风险提供清晰指引。收到暴雨预警后,窑沟乡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带队,班子成员分片包联,迅速下沉各村,与村干部、网格员现场对接,密切关注独居老人、危房住户、地质灾害点周边群众等人员,发现险情立即组织转移。

除了党员干部的冲锋在前,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也为防汛减灾注入了强大动力。

河北省沧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多部门,发动党员、群众和社会组织在全市组建40余支防汛志愿服务队,以“志愿红”构筑起坚实的家园防护堤。志愿者们化身“防汛宣传员”,深入社区、村落、学校,通过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张贴醒目警示海报、开设“防汛知识小课堂”等方式,宣传汛期避险知识、自救互救技能。在南排河穿运倒虹吸工程所在的沧县大白洋桥村,志愿者王瑞立耐心地向村民讲解暴雨预警信号识别和紧急疏散路线:“知道往哪跑、怎么防护,关键时刻真能救命!”献县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孔文端表示:“献县作为蓄滞洪区,承担着重要的为下游分洪任务,我们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应急防汛志愿服务队,特别是蓄滞洪区所在的48个村,实现志愿服务队全覆盖,配合开展日常防汛宣传、动员、巡查、救援等任务。”

面对来势汹汹的第8号台风“竹节草”,浙江省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迅速行动,组织发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积极参与的同时,引导新就业群体投身志愿服务,全力构筑防汛防台安全屏障。“社区张奶奶家就她一个人,冰箱快空了,台风天肯定不方便出门!”“李大爷腿脚不好,得去看看!”在鄞州区福明街道碧城社区几位熟悉片区情况的骑手不约而同地忧心起社区里的孤寡老人。骑手代表韩林伟迅速在群内发出倡议:“我们熟悉路线,电动自行车也方便短距离配送,不如我们自发组织起来,给社区老人们送点应急物资!”倡议得到数十位骑手的积极响应。他们化身社区“应急轻骑兵”,自发组织起一支特殊的应急服务队,为社区孤寡老人送去急需的蔬菜、牛奶、大米等应急生活物资,在风雨中传递着守望相助的暖流。

(本报记者 陈丽英)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