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将清廉社区建设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突破口,立足不同社区的特色分类施策,推动清廉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清廉社区建设成为基层治理的“助推器”。
厚植廉洁底蕴,筑牢文化根基
针对文化底蕴深厚的社区,深挖本土廉洁元素,打造特色廉洁文化阵地,让居民在耳濡目染中涵养廉洁品格。桂平市西山镇城北社区在中山公园打造廉政文化长廊,巧妙融合荷文化与清廉内涵,让居民在游玩间“赏荷品廉”;港南区江南街道廉石社区深挖东吴时期陆绩“廉石压仓”的典故,生动讲述“廉石”故事,通过在社区文化墙等地展示陆绩的廉洁事迹和廉政名言,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港北区贵城街道震塘社区打造城市社区家风建设教育基地,设置古代好家风、榜样学习等8个主题展区,将其打造成党员干部涵养廉洁品格的生动课堂。
目前,贵港市累计建成廉洁文化长廊、廉政图书吧等阵地653处,开展清廉书画展、家风宣讲等活动1194场次,覆盖居民8.5万人次。同时,通过选树社区勤廉榜样,引导居民学廉、崇廉、践廉,全方位、多层次激活社区“清廉细胞”。
规范“三资”管理,扎紧制度笼子
针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社区,推动清廉建设与“三资”管理深度融合,规范权力运行,做好基层监督。
港北区布山街道蓝田社区作为超大型涉农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较多。为管好集体“钱袋子”,蓝田社区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重大项目投资、资金使用等事项均经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会议决议,全程公开决议与实施结果。2024年以来,蓝田社区公开事项300多件,村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率达100%。社区还推行“一类一项一档”数字化管理,对土地、林地、资金等资产资源分类登记,构建全周期管控数据链条。2025年,蓝田社区通过贵港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平台,完成首宗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合同金额2.4万元,为产权交易规范化、盘活闲置资源提供了清廉样本。
聚焦民生服务,提升治理温度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贵港市推动清廉建设与民生服务同频共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全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孩子上学省心、老人居住舒心、服务一站办好”。
港北区根竹镇幸福社区聚焦产业扶持资金使用、就业帮扶等关键环节,创新探索“党建‘家’”的治理模式,管好用活各级扶持资金,完善水电路、垃圾清运等配套设施,建立“党支部+楼栋长+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机制,推行“农事城办”和“众帮帮”工作模式,设立助餐驿站,解决搬迁群众办事“两头跑”问题。同时,幸福社区梳理群众诉求、现有资源、服务“清单”,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及时听取意见、解决问题。2024年以来,累计解决民生问题840余件,让居民真切感受到治理成效。
破解治理难题,激活自治活力
针对城市社区,贵港市以物业管理和居民服务为切入点,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
港北区荷城街道荷城社区针对管辖人口多、驻区单位多、物业小区多、党员人数多“四多”的实际情况,将党组织建设延伸至小区,推动社区“两委”班子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交叉任职,构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业主监督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相互监督组织架构,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协商办理重大事务,提升治理效能。
目前,贵港市430个住宅小区均已实现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全覆盖。为破解小区治理难题,贵港市率先推行“业主决策电子投票”系统,将小区公共事务投票周期从1个月压缩至5天,实现决策公开透明;出台公共收益管理办法、物业等级评定标准,规范前期物业、维修资金及公共收益管理。
(作者单位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