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郁郁葱葱的群山,环抱着生机盎然的三石村。站在村中马岭头茶叶基地远眺,层叠的翠绿茶园与蓝天相映生辉,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将景宁作为基层工作联系点,到中央工作后多次对景宁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景宁畲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回信,向景宁建县4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景宁发展提出殷切希望。
由于地处浙江西南部山区,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以来,一度面临经济底子薄、发展条件差等客观困难。
三石村的蜕变正是景宁各族群众奋进征程上的生动案例。
全村1800多人中,畲族村民占三分之一,还有滩坑水电站移民等,分散在12个自然村中。面对复杂村情,村党总支以“阳光村务”为抓手,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项制度。
300余卷规范账本,是村“两委”成员通过财务公开赢得群众信任的见证。村党总支坚持每月在村务公开栏和村民小组内清晰公示财务收支,在村民代表大会上现场审议预决算。同时,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培育以党员为主要力量的“金牌调解员”队伍,解决了滩坑水电站移民土地纠纷等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三石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任接着一任干,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让共同富裕的春风吹遍民族村寨。
三石村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村富民的命脉工程。“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兴和说。
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三石村坚持“以茶强村、以茶富民,做好山上文章”的发展思路,让这片绿叶持续释放强劲的富民能量。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开始带头垦荒种茶,到第二任村党支部书记攻克白茶移植技术难题,再到现任村党总支书记持续接力,目前,全村茶园总面积达5300亩,茶产业单项人均年收入达2.37万元。
在村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村“两委”成员分工协作,灵活运用集体开发、股份开发、租赁开发“三种模式”,全力做活“资源”“资产”文章——持续推进蒲垟水电站升级改造,实现年收益100万元的稳定入账;盘活闲置资产和集体茶园承包经营,年增收近40万元……一系列举措实现“村集体经济翻番”的坚定目标,也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为60岁以上老人、离任村干部、老党员发放节日慰问品及慰问金;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医保方面,在国家补助基础上,由村集体统一缴纳剩余费用的50%……年均惠民支出近80万元。
“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了,村子治理更顺了,我们老人的福利实实在在。大家都非常支持村里的事业!”村里的老会计雷岳舜感慨道。
从茶园飘香到产业兴旺,从村务透明到民生温暖,三石村的蝶变成为景宁县党建引领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
(本报记者 刘鸿桥)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