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有爱就有戏,就有希望”

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大街小巷,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锦江区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爱有戏)党支部书记、主任刘飞。32年党龄映照着她不变的信仰,16年公益之路印证着她坚实的足迹。这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首批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在社区文化发展与公益服务的田野上,种出了一片充满希望的绿洲。

“有爱就有戏,就有希望。”这是刘飞创办爱有戏的初衷,“爱有戏最早是一个志愿服务组织,后来转型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999年,她就开始了志愿服务工作,2009年正式创办爱有戏。

“社区是最好的课堂,居民需求是最好的教材。”这是刘飞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爱有戏的创始人,她带领团队从一间小办公室起步,将机构打造成拥有200余名工作人员的全国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锦江区首批5A级社会组织。

如何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这是刘飞一直思考的问题。2011年5月,爱有戏在锦江区水井坊街道试点“义仓”项目,邀请社区居民定期进行小额捐赠,捐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资金、食品、日用品等,用于帮助特殊困难家庭和开展各项社区服务。

“‘义仓’建起来不久,我们发现居民参与社区慈善的热情得到了激发。”刘飞自豪地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街道孵化了4个社区志愿服务团队、10个院落自治组织。在‘义仓’项目进行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我们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展了‘一个观众的剧场’‘一勺米’‘爱心餐厅’‘义集’‘义坊’等一个个子项目。”如今,“义仓——参与式社区互助体系建设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累计受益对象超过100万人次。

在深入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刘飞将服务由项目导向转为地区发展导向。在成华区二仙桥街道的支持下,爱有戏以资源换服务,通过运营场地空间自筹经费,每年为辖区提供不低于50场和2000人次的公益活动,同时承担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中心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社区社会组织孵化课程,发展社区善治力量。

在刘飞的带动下,爱有戏的服务不断延伸:从城市到农村,从日常帮扶到应急救援。在雅安芦山地震时,她组织200多个社会组织成立联合救援队;在甘孜泸定地震后,她募集700多万元物资支援灾区。

在刘飞看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不是简单的热心人,得有专业硬功夫。她带头钻研专业知识,主导完成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等国家级项目。为让服务有章可循,她推动成立专业技术研究发展部,梳理出58个专业技术手册。这些手册就像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操作指南”,让服务从“凭感觉”变成“按标准”。她还参与高校课程研发,把实战经验转化为教学内容,为更多人提供服务指导。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刘飞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此,爱有戏建立了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机构设有‘雏鹰计划’‘展翅计划’和‘翱翔计划’,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社工进行全方位培训。”刘飞介绍,机构每年举办学术年会,鼓励员工参与研究,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完善的督导制度和“师带徒”培养模式,爱有戏已培养出5名四川省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2名高级社会工作师和1名“蓉城英才”。

(本报通讯员 王希华)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