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成绩日前揭晓。一张张成绩单,折射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正在茁壮成长,专业力量日益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从数据来看,各地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成果显著。四川省今年有3.28万人通过考试,全省持证社工总数已达11.8万余人,其中助理社会工作师10.08万人、社会工作师1.72万人、高级社会工作师25人;云南省今年通过考试的人数为9404人,较去年增加2801人,增幅高达42.42%;湖南省参考人员中9729人成绩合格,通过率较2024年提升6.5%……一串串数字,见证着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的稳步壮大。
在这股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一些曾经存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短板的地区,也交出了令人欣喜的答卷。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曾长期受困于社会工作专业力量薄弱的难题。2024年,全县持证社工仅44人。2025年,额敏县实现了惊人的跨越:持证社工从44人跃升至237人;社区工作者持证人数从12人增至57人。持证人数的增加源于当地县委的高位推动与部门协同联动,有效破解了资源分散、推进乏力的困境;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结对帮扶等举措精准施策,实现了“广动员、高通过”;更重要的是,让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有位置、有舞台”,真正做到“人才留得住、作用发挥好”。
如果说额敏县的蜕变展现了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的“加速度”,那么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则可以看到专业成长给基层服务带来的深刻变化。文登区龙山街道杏坛社区工作者李佳慧,在2025年7月顺利通过社会工作师考试。她坦言,这个证书不仅是专业能力的认证,更是打开社区服务新维度的钥匙。“通过系统学习,我对社区工作的底层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比如在矛盾调解中,运用‘尊重、接纳、个别化’的原则,更能倾听居民的深层需求;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提供了系统化框架,《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学习则让我对工作的政策依据与伦理边界把握更准。”李佳慧说,未来会继续以专业知识为根基,将“助人自助”理念融入每一项工作。文登区自2019年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以来,便将持证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持证率从2019年的20%左右提升至如今的88.6%。当地印发相关通知,明确将持证情况作为社区工作者续聘的重要依据,各镇街还组织集中学习交流,聘请有经验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进行考前培训,结合实际分享心得技巧,助力考试通过率提升。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报考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徐选国认为,社会工作师考证热一方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基层治理的需求。养老、医疗、司法、教育等领域服务需求的增长,催生了大量社会工作服务相关岗位,而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也对岗位提出了更专业、职业、规范的要求。同时,政府推动专业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加大购买服务力度,促使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快速增加,专业人员缺口较大。“要让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留得住、干得好,还需改善职业环境,拓展发展空间,形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循环。”
浙江省芯悦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刚俐则从机构发展角度指出,持证社工的专业影响力为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深度赋能。高级社会工作师以系统思维整合资源,将专业社会工作理念融入平台架构,构建“政策-服务-评估”闭环体系,推动跨部门协作从“被动配合”转向“主动联动”;社会工作师用专业方法破解实务难题,比如在矛盾调解中运用“叙事疗法”重构认知,将个体纠纷转化为社区共同议题;助理社会工作师凭借标准化技能评估,将零散需求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为精准服务提供依据,其建立的动态服务档案体系,成为机构承接大规模项目的基础支撑。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