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港村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城西,2012年,由原来的杨港村、五新村、善港村、严家埭村合并而来,村民2123户8300余人,常住人口约1.8万人,村党委现有党员325名,2024年,村级经营性收入4529万元。近年来,善港村强化党建引领,夯实自治根基,精准靶向施策,促进工作扎根在一线、资源力量整合在一线、为民服务开展在一线,切实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强化党建引领
针对苏南乡村村域广、人口多、老龄化程度高等普遍性问题,善港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将党的组织力量下沉,把组织建到自然村,建在群众身边,持续提升治理效能。
组织建设强化治理力度。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在自然村网格上建立8个党支部,村民小组微网格上建立59个功能型党小组,建强“村党委―自然村(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根系脉络,形成全面覆盖、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党组织链条。
网格整合提升治理精度。深度整合各类网格,推进“多网合一”。以自然村面积、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党员数量和分布等情况为“标尺”,将36个自然村划分为4个片区、8个自然村网格,形成59个村民小组微网格,构建起高效合理的“微治理”架构。
集智聚力拓展治理宽度。配套完善村干部包组入户机制,村党委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自然村网格、村民小组微网格,形成“党委领导―支部主导―党小组行动―党群共治”的治理体系,确保自然村党组织有效运转。
夯实自治根基
针对群众议事参与渠道单一、建议意见分散等问题,善港村探索实践民主议事、多方共治、民生服务“三项机制”,不断提升群众在依法推进村民自治过程中的参与度,让乡村治理迸发新活力。
建立民主议事机制。召开村民会议,表决通过《善港村村民自治章程》,内容涵盖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等村民关注的内容。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村民自治章程实施细则、村规民约。组建村民议事会,开展民主议事协商,群众参与民主议事、协商的渠道有效拓宽。
建立多方共治机制。组织村民议事会成员入户走访收集民情,固定每月15日集中议事。决策重大事项采取“四议两公开”。提议环节,自然村党支部集合议事会成员、村民小组长等走访群众开好“屋场会”,引导村民表达意愿;商议环节,采用党员代表民情通报形式,向村“两委”阐述群众的意见建议;审议环节,通过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充分酝酿并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决议环节,由党员代表引导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对决议和实施结果进行公开。
建立民生服务机制。每年设立“党建+”民生服务“微项目”不少于10个。项目生成上,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等“村组联户”广泛收集群众“微心愿”;项目设立上,按实际需要设立服务项目;项目开展上,党支部书记担任项目负责人,在助残助老、化解矛盾等方面提供服务;项目评价上,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实现“成效共评”。
凝聚共治力量
针对乡村治理力量不足、“急难琐事”解决时效性不强、农村公共服务单一等问题,善港村通过定主题任务、定治理需求、定服务范围,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有效汇集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乡村发展,构建起多方共治格局。
定主题任务,凝聚先锋力量。坚持党建引领,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以“家庭知善和顺、邻里向善和谐、村民从善和乐、社会行善和睦、乡村扬善和美”为主题,细化制定五类工作任务。鼓励村民推荐自荐,选出9名德才兼备的党员成为“善为先锋”行动召集人,吸纳“五老”、团员青年等组建监督观察员,有效壮大乡村治理队伍。“先锋力量”与村干部每月开展“善进千家”走访活动,及时发现并解决邻里间的琐事和烦心事,以“工作交办单”的形式,推动实现矛盾清零、群众满意认可。
定治理需求,凝聚志愿力量。在党员中心户、文明家庭标兵户等群体家中,设置志愿“五岗”(宣教岗、服务岗、爱心岗、文体岗、志愿岗),推进覆盖服务“五网”(全民学习网、便民利民网、爱幼助老网、文化休闲网、亲情家园网)。村干部“联系一岗”,每个党员至少“入驻一网”。根据“五岗”需求和“五网”任务,成立特色志愿服务队,为辖区各类群体提供十多项志愿服务,使“群众为我办好事、我为群众做贡献”的理念成为共识。
定服务范围,凝聚阵地力量。构建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中心,以民生气象站、文化体育健康服务点为基石的党群服务阵地,定期开展“书记来了”“便民集市”等服务活动,形成全村“15分钟服务圈”和自然村“5分钟服务圈”。近年来,善港村解决大寨河路拓宽等村民急难愁盼问题百余件,实施民生项目93个。仅成立“善福康”医疗互助会一项,就累计减轻村民医疗负担470万元,切实为百姓解难题、办好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杨舍镇〉善港村党委)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