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

近年来,重庆市城口县巴山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诉源治理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扩大群众参与,维护群众权益,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抓实党建引领“一条线”

坚持党委推动。巴山镇将诉源治理工作作为党委政府落实“一把手”责任,牢固树立抓平安稳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定期召开平安稳定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疑难问题,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督促班子成员严格落实安全稳定“一岗双责”,压实镇村两级工作职责,构建“指挥长+班子成员+党员干部+网格员”四级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坚持“周安排、月调度、季复盘”工作机制,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坚持党员联动。以村(社区)党支部为主阵地,充分发挥网格作用,建立12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联排联调。整合镇机关党员和农村党员力量,扎实开展班子成员联村、机关工作人员驻村等工作,积极协调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分类建立信息和诉求台账,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

坚持支部带动。由村(社区)党支部牵头,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激情,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员”“第三方介入调解法”“渝里乡商”等模式,调解群众矛盾纠纷。

整合各类资源“一盘棋”

整合工作力量。整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力量,吸纳“两代表一委员”、民营企业家、群众代表、致富带头人、志愿者等178名作为协商能人,构建起“1+3+N”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坚持党委统筹领导,融合群众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联合法律顾问、协商能人等“N”种力量),形成多元调解格局。巴山社区大田角小区业主因不满物业服务企业,双方产生矛盾,物业服务企业向巴山法庭起诉170余户业主。巴山镇党委组织巴山派出所、巴山法庭、巴山司法所等力量开展诉前调解,成功调解合同纠纷并兑现案款,取得良好法律效果。

整合工作平台。积极推动巴山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和群众说事处、村(社区)基层治理中心和说事站融合建设,建成镇级说事处1个、村级说事站11个,网格群众说事点38个,累计受理群众诉求560件,办结520件,办结率达92.8%。在巴山法庭设立诉前调解平台,安排专门调解团队入驻。

整合工作资源。整合县级各部门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创新宣传形式。推进“指尖普法”,通过“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推送、一案一警示”打造巴山群众指尖上的“法治课堂”。今年以来,全镇推送普法禁毒、防电信诈骗、未成年人保护等信息200余条。充分发挥“一镇一法官”“一镇一检察官”“一村一警”“村(社区)法律顾问”、调解员、“两代表一委员”等力量,开展集中宣教活动,受理群众法律咨询服务,切实提升群众法治素养。

织密全镇联动“一张网”

风险隐患联排。巴山镇通过全面排查、重点排查和滚动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风险隐患、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按照基本情况、风险程度、发展趋势等要素建立台账,实行红、橙、蓝三色分级预警。

矛盾纠纷联调。对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统筹村(社区)、司法所、法庭等力量,采取灵活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倾听诉求,及时就地化解。对重点问题建立专班,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重庆市城口县委社会工作部、城口县巴山镇党委供稿)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